现在80后爸妈越来越关注孩子教育、甚至把所有的业余时间用来陪孩子写作业,上兴趣班。几乎是把自己当初学习的内容全部再学一遍,给孩子买书更不在话下、几个同事双十一都是几十本往回搬.....简直是重度的“囤书爱好者”。
书买回去拆封很快乐,部分书泛读一遍、后面几乎不会再翻,部分书甚至都没读过。关键是收纳成了最大的问题,我家上次搬家,书柜放满后、大大小小五大箱子书不知道往哪里放。让我反思如何既能根据孩子年龄段泛读或精读、又能解决收纳的问题。
最终找到折中的方法、就是绘本馆借书或者租书。长期来看:孩子的阅读范围更广,更加能筛选出孩子喜欢的类型,喜欢的甚至可以重复借阅、不喜欢的看不完还了就是。不但省钱还解决了收纳的问题。简直是一举多得。
身边几个朋友都问我:是怎么坚持下来让孩子阅读的?在看绘本起初一年,确实需要一些“技巧”来增加互动性,让孩子产生兴趣,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今天就来分享下我习惯用的方法。
01 根据孩子年龄段选择适读绘本
0-1岁孩子:选择可清洗消毒的布书
1-2岁孩子:借绘本时根据近阶段孩子的兴趣点,可以参照喜欢的动画片内容,比如:小主佩奇、超级飞侠、绘本内容尽可能是立体式,多图片的厚纸书、不易损坏或撕烂。
3-4岁孩子:可以选择情商、勇气、科普类绘本,或为入园做铺垫的绘本。绘本文字可以适量增加、内容选择上趣味性居多。
两年的阅读习惯培养后、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绘本、广泛阅读、遇到喜欢的绘本系列、尝试着全套串联着阅读。不仅有系统性的阅读体验、更能理解作者表达的逻辑性。
02 角色互换:让孩子来讲给你听、不认识字的小朋友,可以指出图片上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你会发现他很愿意来当这个小老师、最好不要忽视道具的魔力,一根小棍子可以让孩子瞬间提升当老师的感受,更快进入角色
03 孩子讲、爸妈猜(或爸妈讲、孩子猜):在孩子比较熟悉的故事中、描述一个形象或者场景,爸妈倾听之后猜猜是出自哪本书?哪个故事?
04 把书演出来:选择书中的一个场景,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能把书中的情节表演出来,是理解的最高境界啊!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分配角色,设计情境,爸爸妈妈按需要参与其中,全家总动员,比比谁演得更像。这种方式是我家用的最多的。
05 五岁以上孩子可以尝试着玩手指游戏、五个手指分别表示:
故事发生的场景?
时间地点?
周围的环境怎样?
故事里都有哪些角色?
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
更能帮助孩子还原故事情节、把阅读变成小游戏,是不是有趣得多?
这几个方法是不是很简单?诀窍在于父母不仅要好好参与,更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并持之以恒哦!大家有更好的方法帮助孩子形成兴趣、养成习惯、并在阅读中培养思维的小问题,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