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社交时代,很多人在炮制情绪与假消息,更多人愿意传播这样的内容。这些内容不是在培养“人性之善”,而是在释放“人性之恶”。
社交时代需要读书、读人、读社会的能力。
第一,读书,阅读经典。
好作品的价值在激励想象,在激励认知。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杰出的文本是大于作家的。读者的阅读超越了作家,是读者的福气,更是作者的福。只有少数的读者和更加少数的作者可以享受这样的福。这就是把书“读厚”。相关的可以延伸,相似的可以印证,相反的可以思辨。
第二,读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皆文章。
首先要读懂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长板和短板。
还要读懂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他们就在你身边,在同一个屋檐下,你可能天天见,时时见,生活在你的视线里,很熟识,你似乎知道他们的一切,但是,你有时并没有读懂他们。请问,爸妈给你送雨伞,和同学借给你雨伞,这两者有区别吗?答案其实很显然,一定有些事情,只能是爸妈才会做;一定有些事情,它只能是爸妈才会这样做。而你是否发觉,是否读懂?生病了,下雨了,难过了,失败了;一丝白发,一条皱纹,一个背影,一段往事——都可以成为发觉亲情的机缘。那些来自父辈和祖辈的关爱,给我们构建了一个最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抵挡外来的任何冲突。
第三,读社会,就是要识人阅事。
嬉笑怒骂皆成妙趣,信手拈来皆成文章。
首先要读懂天下大势。谋生必先谋势。
其次要读懂历史文化的传承和走向。
第三要读懂社会发展变迁,尤其是这个变迁背后的深刻动因。
即学即用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很多文章都是具有目的结构的,是要让你相信点什么,去做点什么。很多美图,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很多事件,什么理由让这件事存在我们并不清楚。这个世界你看到的,或许是别人故意让你看到的。你相信的,或许是别人故意让你相信的。眼睛看到的不重要,智慧看到的才是最重要的。
向建设性迈进一步,比情绪化徘徊一万步强。
建设性就需要有独立思维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不为世故所淫,不为利害所动,不为他人的言行所左右。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想法对别人有启发。
一个有系统的思想,都是很简单的,往往只有一两句话。
从制慧权理论的角度来看,做任何事情,只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看问题的角度;
第二,做事情的程序;
第三,角度与程序的高度系统化的统一。
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是一个答案,其实是一种制慧权。
制慧权,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层次与格局。领导者如果没有制慧权,则缺乏真正的领导力,只是占在那个位置而已,大家的尊重也只是对交椅的尊重;员工如果没有制慧权,就难以进入一个组织的核心,难以成为未来的领导者与合伙人。
智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权力。智慧面前人人平等。制慧权读书、读人、读社会、读写联通,没有制慧权,你会在不知不觉中放弃和甩卖掉很多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