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一篇李松蔚的新作,大致是他的女儿本可以进全国数一数二的某大学附属小学,但是他最终帮女儿选了一所民办学校,新建几年,破旧的教舍,不大的操场,还有可能随时面临搬迁,当然也有好处就是这所学校与公立学校的教学理念不一样了他们培养孩子从小树立自己为自己负责的价值观。我想这是李松蔚顶着所有人的质疑包括来自孩子奶奶的不解,选择了一条不主流但走心的教育路径。都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去唤醒另外一个灵魂。如果做父母的没有什么灵魂那又如何去唤醒呢?教育应该是让孩子探索外界的同时发现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长长的人生路上,我们面临大大小小的选择,无数的选择组成了人生,潜意识下的决定决定了我们的命运。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如何选择,对未来的担忧,旁人指指点点的嘴脸,都让我们不知如何选,唯有真正的了解自己,叩问自己的心,明白自己的需要才知道如何选择。而在父母占据主导教育下或者说一直被安排的孩子,他们是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曾经读过一篇梁启超写的论中国国民之品格。爱国心之薄弱,独立性之柔脆,公共心之缺乏,自治力之欠缺。其中独立心之柔脆总是依附他人,寄希望于他人,当个人遭受挫折或者时运不佳是总是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从来没有说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特别是女性,为什么婚姻中有那那么多的怨妇?我觉得就是独立性差。如果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就不会抱怨那么多了。
我们现在教育孩子总是让他学习各种技能而疏忽了对孩子心理需求的关心。昨天我家孩子因为正在玩一个东西,其他人不让玩说危险,我也只好妥协说不完,孩子很生气,然后打了我,孩子爸跳出来说他打你你为什么不说他?我说他有情绪当然要发泄出来,大人生气还想打人呢何况孩子呢?教育孩子应该看看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孩子生气小时候会哭,大一点会打人以后更盛。应该引导他的是生气了除了打人发泄还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发泄情绪。而不是一味告诉他不要打人。
再说说学习吧。学习是一件终身的事情对任何人都是。学习是发现自己,认识自己的事情。学习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独特性,并且尽量发挥自己的独特性,因为那是跟随你一辈子的标记。也是不迷失于别人的同化,或相互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