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有多难?有多痛苦?有多糟糕?
忍不住百度了一下,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都出来了,各种角度剖析早起这事,额,看来,对一些人,早起可能是很难的事。
记得小时候,我很贪玩,玩到连作业都忘记做。
睡觉睡到凌晨三四点惊醒:好像还有什么事没做哦,想想……对,作业!这下悲催了,没写作业会被老师批评的,立马起床偷偷点着小蜡烛乖乖做作业。这种画面不是一次,而是常常,有一回把我妈吓着了,以为我梦游,我看着她很冷静的说:妈,没事,我只是忘记做作业了,做完我再睡。
那年我八岁。
我想,早起的种子是那时候种下的吧。
至此,上学到工作,我记忆中几乎没怎么睡过懒觉(除了周末,周末我选择性睡懒觉)
我平时是六点起床,从上学开始就这样。
有一天,我看了一本书,起了写晨间日记的念头。
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早上我要洗漱、做早餐、摆盘、拍照、发图、吃早餐、洗杯碟、换衣服、jel头发……好忙,加上晨间写作。
最后,我只能五点起来了。
然后到今天,已经24天,早起打卡只是想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做到,记录一下,另外就是觉得这个app好玩。
对于我来说
早起的本质是一种心理冲动,这就是说,一个人之所以早起,是因为按捺不住投入新一天去的那种冲动,所以迫不及待地踢开被子,跳下床去。
没有这种冲动,说明你对你的事业,或者对于你的生活,缺乏期待。在所有不能早起的理由之中,没有人提到这一点。你不是起不来,你是不想睁开眼面对你乏味重复的生活。为此,你需要为自己早起制造某种期待。
如果我没有早起,要么周末,要么前一晚很晚才睡,还有,舍不得你,只想抱着你。
为什么不能早起?
不能早起往往意味着不能早睡,或者迟迟无法入睡。太多人有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自认为对睡眠太熟悉,因而忽略了睡觉的必要步骤——培养睡意。培养睡意并不是打几个哈欠,伸几下懒腰那么简单。培养睡意说的是你整个人的心理状态进入睡前准备,这里,需要严肃的一些仪式来暗示你自己:是时候上床睡觉了。
把手机设置好闹钟,充上电,然后关机,这是现代人最重要的睡前仪式。
关手机(放下)象征着你终于和这个信息世界断开联系,不再追寻,也不再接收。如果手机开着(拿着),你总是忍不住拿起来刷下微博、微信,或者玩两局小游戏看几篇网络小说,一旦你和这个世界开始互动,神经就会兴奋起来,也就更加难以入睡。
记得写作课的时候,山口拓朗老师说:"不要去模仿,你只需要把你轻而易举能做到的事发挥到极致,自然就能形成你的风格。对于你来说轻而易举的事,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是非常难办到的,轻而易举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如果你的天赋是睡懒觉或者一直睡,我觉得也是很棒的,毕竟对我来说,是比较难办到的。
早起让我
有意义地控制自己,有原则地对待事物,能够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还有就是现在感觉每天比以前时间拉长了最少一倍,能完成更多的事情。
我喜欢从容不迫,我喜欢能够主动掌握自己,掌控全局。
如果很赶,我就会焦虑,会烦躁。
所以,我选择早起。
哦,对了,我晚上十一点半十二点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