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出现在大家的视线时,很多人都会习惯性通过你的言行举止,去评判你是什么样的人,或者会揣测你的内心世界到底在想什么,从而对你有了一个好的或者坏的第一印象。毋庸置疑,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好印象、好形象。
所以,心理学老师武志红告诉我们,“小心你常说的那些话”。因为话语、文字、理性和思维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不小心就暴露了你的内心真实世界。就如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的“我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你此刻的所有呈现,都是你过去一切体验的投射。
人的三种心灵过程中,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是实体,而思维过程是镜像,是投影。恰好思维过程是最容易被他人或自己捕捉到的。
什么是捕捉自动思维?
自动思维,就是事件发生后,我们头脑中一闪而逝的第一时间的念头。
捕捉自动思维,就是我们从最容易捕捉到的思维过程开始,想办法打一口深入到体验和潜意识的深井,然后在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做工作,这才能带来深度改变。
如果仅仅在信念或思维层面去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信念和思维入手,深入到体验深处。体验层面改变,才意味着真正的改变。
“顺藤摸瓜”
有个学习伙伴说,自动思维只是一个“藤”,而我们最终想“顺藤摸瓜”,是我们潜意识中的淤积住的、受伤的身体感受和情绪情感这个瓜。我很认同这个说法。
就如朋友小李,他经常分不清场合的表现自己,这是他的思维过程,是镜像,是“藤”,经过他自己“顺藤摸瓜”,原来,他为什么想表现,因为他非常想得到别人的关注,为什么他非常想得到关注,因为他很普通很普通,学生时代不受关注,小时候在家更不受关注,他渴望被他人看见,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刷存在感。当他找到自己多年的症结以后,终于明白,他不是在找存在感,而是童年心底留下的阴影一直影响着他,当他接受这个过去的事实,再结合当下每一个场景,他慢慢开始改变。
“治标不治本”
我想起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中医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理念,“标本兼治”,通过表象探究疾病根源,而西医,通过症状、体征去明确疾病的诊断,实际都是从标到本的过程。治疗都需要标本兼治才能彻底解决根本问题,才能得以治愈康复。
捕捉自动思维,不正是中医的表或西医的症状吗?有外推里,从思维过程寻找到情绪过程和身体过程,打开这个对外封闭的深井,靠近那个曾经受伤的灵魂,让心灵的三个过程互通,自然流动起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流动中滋养生命的活力,更好延展生命力。
不管心理学认为从人的身体、情绪的真实体验到大脑思维的过程,还是从大脑思维影响到情绪、身体的过程,无疑都是试图由外到内,或者由内到外的方式去疗愈心中的痛,让自己的死能量(负能量)被看见,表达出来,把伤痕淤结慢慢清理掉,慢慢疗愈自己。
人一生总是在不断认识自我、疗愈自我,不断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我一直走在成长的路上,一路收获,一路成长,找回自我,拥抱完整的自我。
一个人如果想成为一棵大树,树冠要伸向天空,而树根要扎根于大地。树冠尽可能地伸展,这是正能量;树根也要尽可能地伸展,这是所谓的负能量,是黑暗,但如果没有它,看起来再茂盛的大树也可以轻易被摧毁。
参考资料:武志红心理学课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