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

如今脸谱化的故事越来越多,从脸谱化的故事得来的道理也越来越多,很多人在故事开头写着『我认识一个朋友/同学/同事/亲戚……,他们如何…………』,但撕破了这些故事看看,只翻出几个或善或恶,或为爱情奋不顾身,或人生大逆转的脸谱角色,除此之外,它几乎没承载其他东西,可能也承载不住。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样的『我认识一个朋友/同学/同事/亲戚……,他们如何…………』的故事,与盛行的不知真假的的名人箴言一样,单薄无力。好的故事应该安慰不安的人,同时让安稳的人感到不安。

以脸谱拼凑起来的故事,顺水推舟的从中提取出了观点,而且还想放之四海而皆准。作者、故事、观点和读者之间的关系颇可玩味,看起来就像是作者给读者讲了个故事,然后还冠冕堂皇的从这个故事看出了正确的人生哲理:什么人值得深交,什么事值得做。这些观点中,或许有些可以说的上是正确的观点,但是那是没有基础的正确,是无根之木,等你想让其负责时,它只会退而远之。

不免想起了初高中作文的议论文,大部分人的议论文都是由一堆名人名言加上名人以及自己认识的人的故事拼凑起来的,然后便理直气壮的开始因为所以,不会有人会觉得自己的论证很无力。没有人数学证明题里说,我用眼睛看出了这个角是三十度,但是在大多数时候,人都在『用眼睛目测出那是三十度』的方式做着证明题,他们并不感到不安。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鲜活性效应』,一个人开车送另一个人上飞机,开车的人想当然的会觉得坐飞机比较危险,但他如果查查数据,就会发现绝非如此。因为每次飞机失事,新闻都会大书特书,但单个单个的交通事故,却已经习以为然。慈善机构对一群人说哪里哪里有多少人喝不上干净水,让大家捐款,大家往往会无动于衷,但你要是放几张可怜兮兮的图片,反而更引起人的同情心,但很明显,数据才是更公允的评价方式。活生生的现实具有误导性,看起来活生生的故事就真实了么?

荀子在《劝学》里用『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以劝学,易经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蟹的房子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天行健』和『君子以自强不息』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了解中国的思想背景,这些当然都是有关系的。但是中国几千年前用的是类比,几千年后大部分人仍然只会类比,这又说明了什么?更重要的,类比是形式上的相似还是有实质上的联系,在使用之前是不是需要推敲一下呢?



热点事件也一样吊诡。热点事件对眼球的褫夺,使得新闻本身与人之间有了一个奇怪的换位。人们并不像深度追踪那样把一件事的本末弄清楚,更多时候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在热点事件的对立价值之间站队而已,一个热点事件像一场狂欢会。

人与人之间本来是不同的,但该认可什么,不该认可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早已被常人所熨平了,所有人都盯着超出这个平面的事,一旦发现便群起而攻之。

人人都是常人,但所有人都不是常人本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 继承有什么作用? 对代码功能进行扩展,提高代码复用性 2. 有几种常见创建对象的方式? 举例说明? 3. 下...
    爱上帘外修竹阅读 1,631评论 0 0
  • 事实证明大部分人都是忙碌的,学生忙碌与学习和备考,青年人忙碌与工作和家庭,老人则忙碌于健身与家务,就连刚出生的婴...
    我是慕慕阅读 2,563评论 0 0
  • 2016.11.17 上午做咨询,下午团体督导,晚上还有网络课程,这一天真是充实累成狗。回到家摸着儿子的头感慨,好...
    何奕然阅读 1,3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