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卷06,谏迎佛疏(2)

《王阳阳全集》第九卷《别录1》

第六篇:谏迎佛疏(2)

学习笔记:

个人理解:原文2阳明先生在整个第二段中用自已的想法推测陛下是什么原因要赴远迎佛。用善念去推测事情的原因。

如果借用管理学上的词来说,阳明先生这段文字类似于,“好的领导就是最大化的激发下属的善意”,异曲同工。

当然阳明先生是臣,陛下是领导,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向上管理、平行管理、还是向下管理,亦或者是亲人之间又或者教育孩子,不都是本着激发双方的善意来相处吗?

我们无需去争论人性是善还是恶,争论这个没有实际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激发自已以及他人的善,只有这样才能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生活才能走向美好。

无论你本着人性是善,还是恶,或者有善亦有恶,无论哪个观点,但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心,这个是无需论证的。

因此面对问题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真诚的心向善的方面引导,无论是自已还是对他人。

【原文2】:

陛下 聪明 圣知,昔者 青宫,固已 播传 四海。

即位 以来,偶值 多故,未暇 请求 五帝、三王 神圣 之道。

虽或 时御 经筵yán,儒臣 进说,不过 日袭 故事,就文 敷fū衍yǎn。

立谈 之间,岂 能遽jù 有所开发 陛下 听之,以为 圣贤之道 不过 如此,则亦 有何 可乐?

故渐 移志于 骑射 之能,纵观 於 游心 之乐。

盖亦 无所 用其 聪明,施其 才力,而偶 托寄 于此。

陛下 聪明,岂 固遂 安 于是,而 不知 此等 皆 无益 有损 之事也哉?

驰逐 困惫 之余,夜气 清明 之际,固将 厌倦 日生,悔悟 日切。

而 左右前后 又 莫有 以 神圣之道 为 陛下 言者,故遂 远思 西方 佛氏 之教。

以为 其道 能使人 清心 绝欲,求全 性命,以 出离 生死,

又能 慈悲 普爱,济度 群生,去其 苦恼 而 跻jī之 快乐。

今 灾害 日兴,盗贼 日炽chì,财力 日竭,天下 之民 困苦 已极。

使诚 身得 佛氏之道 而 拯救之,岂徒 息精 养气,保全 性命?

岂徒 一身 之乐?将 天下 万民之 困苦,亦可 因是 而 苏息!

故遂 特降 纶lún音,发币 遗使,不惮 数万里 之遥,不爱 数 万金 之费,

不惜 数万 生灵之 困毙,不厌 数年 往返之 迟久,远迎 学佛 之徒。

是盖 陛下 思欲 一洗 旧习 之非,而 幡然於 高明 光大 之业也。

【译文2:】

陛下聪明圣智,划日在东宫时,就已经传播于四海。即位以来,碰巧赶上很多事情,没有空来讲求五帝三王之神圣的道理。虽然有时到讲经之处,儒臣尽讲的也只不过是日日沿袭旧说,就文义而浅显而说。这么一会儿谈话之中,哪里能够马上有记启发。陛下听了,会以为圣贤的道理不过如此,那么还有什么乐趣再继续深入了解。所以渐渐把志趣移向骑射的本领,放任自已观赏使人心动的乐舞。大概也是无处使用自已的聪明,施展自已的才力,而偶尔寄托一下。

陛下聪明,哪里能就安守这些,而不知道这些都是没有好处只有损害的事情。奔驰追逐得困倦疲惫的时刻,夜里气息清朗明晰的时刻,就将生出许多厌倦,一日日痛切悔悟。而左右前后又没有人用神圣的道理讲给陛下听,所以就远思西方的佛教,认为它的道能使人清心寡欲,得求保全性命,凭借它脱离出生死之患。又能发慈悲普爱、帮助超度众生,去除苦恼而升之以快乐。

如今灾害一日日兴起,盗贼一日日嚣张,财力一日日枯竭,天下百姓困苦已到了极点。使诚身之人能得到佛氏的道 而拯救他们,哪里中是息精养气、保全性命?哪里只是图一身的快乐?天下万民的困苦,也可因为这佛而解脱!

所以才特意发授指令,指发财币、派使者,不忌数万里的路途,不怜惜数万金的费用 ,不可惜数万生灵的困苦倒毙,不厌倦数年往返持续时间之久,远迎学佛之人。

这大概是陛下想一改旧习的错处,幡然悔悟于高明光大的事业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