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消费陷阱叫做看起来是省钱其实是在多花钱,这就是会员卡充值打折。
餐馆结账时店员告诉你,充值1000块实际账户里给你1200块,还可享受部分菜品会员价;洗头剪发充值金额不同享受不一样的产品折扣,有时低至1折2折令人欲罢不能;购物网站购买会员商品享受折上折;视频会员包年总价比连续包月省下几十块……
这些熟悉的场景比比皆是,初次听到这样的“省钱”方案时总会心动,拿着计算器掰着手指头算算好像真的可以省下不少钱,“相当于打了XX折呢!”
看起来省钱的方案其实是你把超过本次消费多倍的现金提前存在了商家那里,让他们去花你的钱。
就拿我家来说,我老公五年前在静安寺某个餐饮店里充值1000块,告诉我以后去记得刷会员卡,怎么怎么合算,然而到今天为止这张卡里的钱都没有用完,因为我们住在浦东,平时工作生活很少去静安寺,就算去了也想不起来为了那张会员卡特意去那家店。那是一家卖快餐的店,平均每次消费大概也就50-100元,我们却为支付了10-20倍的费用。
类似的案例还有:我在公司附近充值的美甲店会员卡,2500元充完我就换工作了,2年多了了我都没有机会再去消费;健身房2万块买的五年家庭卡才开一年老板就跑路了;连锁理发店充的3000元换一家店竟然折扣还不一样;干洗店的折扣卡其实是有时间限制的等等,不胜枚举。
让我下定决心学习理财,阅读了许多跟钱有关的书籍和其他人的分享之后,我才终于逐渐明白,这些引诱我们消费的陷阱背后是一套商家促销的赚钱手段。不论这样的促销手段看起来有多么的新颖或者合算,本质上都是商家在赚取利润,引导消费者把原本一次性的消费被迫变成加倍投入,看似便宜的价格实际花去了我们更多的钱。
想不多花钱只有两个办法,存钱,或者让钱生钱。
存在商家那里的钱不叫存钱,更不会让你的钱生出更多的钱。只有把钱放在自己的手上,成为你自己的现金流,才是省钱的根本。
以后遇到这类的促销广告务必记住
1. 只为本次消费买单,未来不可知,不提前消费;
2. 包年捆绑看似便宜,其实你失去了这一年里自由选择的权利;
3. 用足你花掉的钱,让价值最大化是尊重自己劳动的表现;
4. 拒绝商家的促销是理性有底气的表现。
消费主义横行之下,愿你我都能理性客观,只花该花的钱,成为明明白白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