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导师布置了一个有趣的作业,给我们一本古籍的第一页(古书装订方法决定现代书的一页是古书的半页),去弄清这半页书属于哪个版本,我拿到的是半页《韩非子》。将此次作业录于下,以为纪念。
《韩非子》确切成书时间已不可考,在流传过程中,其版本歧出,明清尤甚。其大致可分为“乾道本”“道藏本”“赵用贤刻本”三大版本系统,兹略述之。
乾道本原为南宋时刊本,序中说“乾道改元中元日黄三八郎印”故以乾道本名之。此系统的重要传本有李奕畴藏本,黄丕烈所藏的述古堂影钞本,张敦仁影抄本,吴鼒刻本等。
道藏本系统为明代依《道藏》所刻,其中重要的传本有迂评本、明代据正统《道藏》翻刻本。《道藏》翻刻本有两种,一种为半页十行,每行十二字,一种为半页十行,每行二十一字,清人称之为“明十行”。
赵本系统为明万历年间赵用贤校刻,因与《管子》合刻,故又称之为“管韩合刻本”。其重要传本为明崇祯十一年葛鼎翻刻本,清嘉庆十子全书刻本,明万历吴勉学刻二十子本。
此“半页《韩非子》为四周单边,半页十三行,每行二十四字,白口,双黑鱼尾,上鱼尾上方有书名,下鱼尾下方刻有卷数,有双行夹注,右下角边栏内有“士礼居藏”字样的小篆藏书印。第一行写有“韩非子卷第一”,其后分列子目“初见秦第一”“存韩第二”“难言第三”“爱臣第四”“主道第五”。之后为“初见秦第一”之目与其正文。
其右下角边栏内藏印“士礼居藏”当为清人黄丕烈的藏印,士礼居为其藏书楼。检《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其录《韩非子》版本数十,与黄丕烈相关者有三,分别为“《韩非子》二十卷(清初钱曾家影宋抄本,清黄丕烈校跋,清顾广圻跋,孙毓修校)”、“《韩非子》二十卷(明万历十年赵用贤刻管韩合刻本,清黄丕烈校)”、“《韩非子》二十卷(明刻本,清黄丕烈校并跋)”。
此半页《韩非子》为刻本,当与其钱曾影抄本并无关系,或为赵用贤管韩合刻本,或为黄丕烈校跋本。检《士礼居藏书题跋记》,《韩非子》题跋有二,其中刻本之题跋兹录于下:
向从郡城周香严家借得张鼎文本《韩非子》,虽明刻本,然颇近古,已嘱余友顾涧萍临校于赵本矣。去年在坊间购得此刻,取所校张本核之多合,固知其为善本也。然究未知其本何出,爰假贞节堂袁氏所藏《道藏》本手校一过,见卷中有同,卷字又有亏四字号,乃知亦自《道藏》本出,故大段尚好,唯字句间有不同,想是校改重梓所致,与《道藏》犹不尽合。新岁出杜门谢客,竭三四日力而校雠至再,今而后,《道藏》本之面目,纤悉无遗。赵本云自宋本出,涧萍又为余临诸本于上,取两本读之,信可为参互考订之助尔。
从题跋中得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所录“《韩非子》二十卷(明刻本,清黄丕烈校并跋)”当为《道藏》本系统的传本。《道藏》本又称“明十行本”,而此“半页《韩非子》”为半页十三行,每行二十四字,与“明十行本”特征不符,似可推断此“半页《韩非子》”当为管韩合刻本而非《道藏》本。
又检《韩非子校疏》,其中“韩非子卷第一”下有校勘记云:韩非子卷第一:吴本、张抄本、钱抄本、赵本同;藏本、张本作“韩非子卷之第一”。
“初见秦第一,存韩第二,难言第三,爱臣第四,主道第五”下有校勘记云:吴本、张本、钱钞、赵本同,藏本、张本、陈本无此五篇子目。
上文所提及处,此“半页《韩非子》”作“韩非子卷第一”,且其下分列五篇子目,均与道藏本不符,而与赵用贤刻本合,故此“半页《韩非子》”当为《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所录“《韩非子》二十卷(明万历十年赵用贤刻管韩合刻本,清黄丕烈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