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武公之后,卫庄公继位。
卫庄公早先从齐国娶了个媳妇,齐国姜姓,卫庄公谥号为庄,所以这个媳妇就叫庄姜。
庄姜的来头很大,光头衔就有一大堆:她是齐庄公的女儿,齐僖公的姐妹,刑侯的小姨子,还是……
不但如此,她还长得非常漂亮,是个大美女。
《诗经·卫风·硕人》就是专门描写她的美貌和出嫁时盛况的一首诗歌,篇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是经典,成为形容美女的必备用词。后世大名鼎鼎的《洛神赋》、《长恨歌》都受到了这首诗歌的影响,似乎依稀可见庄姜的影子。
然而造化弄人,虽然她聪明娴慧、国色天姿,却没有为卫庄公生下一儿半女。
后来,卫庄公又从陈国娶回了厉妫(guī,音归),厉妫给卫庄公生下一个男孩,却又不幸夭折早亡。所幸,陪嫁而来的戴妫又为卫庄公生下公子完。据说戴妫生下公子完之后,没过多久也去世了。
由于庄姜无子,公子完便交由庄姜代为抚养,庄姜对他视如己出,悉心教养。如此一来,公子完也算嫡子了,因此,卫庄公便立了公子完为太子。
卫庄公还有一个儿子,是他的宠妾所生,名叫州吁(yù,音欲)。州吁这个人喜欢舞刀弄枪,打打杀杀。不过,卫庄公倒是十分宠爱他,也不管他整天无法无天地胡闹。
估计卫庄公对州吁有点宠过头了,可能还超过了太子完,所以,庄姜对州吁也不感冒。
而这一切都被一个叫石碏(què,音却)的大臣看在眼里,他觉得卫庄公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似乎出现了偏差,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指不定会出什么事情,因此他觉得有必要提醒提醒老板卫庄公。
某天,他找了个机会,向卫庄公传授起了育儿经,概括一下,他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
一、教育孩子应该用正道,不要让孩子走上歪路。而过于宠爱和给钱太多极易让孩子产生骄横、奢侈、淫乱、放纵四种坏习惯,最终走上歪路。
二、如果您宠爱州吁,想改立他为太子,也行!不过,最好早点确定下来。如果确定不下来,就不要过分宠爱他,否则会发生祸乱的。因为受宠却能不骄横,骄横却能安于下位,地位低下却能克制自己的人,基本上是没有的。
三、卑贱的妨害高贵的,年少的欺负年长的,疏远的离间亲近的,新的挑拨旧的,地位低的压着地位高的,淫乱的破坏有礼义的,这是六件违背道义的事。君主仁义,臣子恭行,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哥哥有爱,弟弟恭敬,这是六件顺应道义的事。不做顺应道义的事而去做违背道义的事,这是自己在找死。做国君的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您有这方面的倾向,恐怕会有危险啊!
嘿嘿!给我传授育儿经,还是先管好你自己的儿子再说吧!
卫庄公微微一笑,根本没把石碏的话当回事,依然是外甥打灯笼——照旧。
道理说了一大堆,效果却等于零。
见一切依旧,石碏那叫一个郁闷啊!可是,还真不能全怪卫庄公,因为石碏自己也有个硬伤——儿子石厚。原来,他的儿子石厚也喜欢和州吁搅在一起,石碏虽然严厉禁止,但是石厚却仍然我行我素,和州吁打得火热。
唉!我可都是为你们好啊!为什么都不听我的呢?不听老夫言,吃亏别找我。
等到卫庄公去世之后,太子完继位,是为卫桓公。此时,石碏已告老还乡,而州吁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卫桓公其实早就看这个弟弟不顺眼了。
别的咱不说,就说州吁差点危及到他的太子地位,你说,他俩的关系能处得好吗?因此,继位之后没多久,他让州吁卷铺盖走人——打发去了边远地方。
可怜的州吁现在没了老爸的爱,又被兄弟赶出了家门,感觉一下子从天堂跌到了地狱,心情差到了极点!不过,他一点办法没有,只能拎包走人。
但是很快,转机出现了。
卫国人全力资助的太叔段也被哥哥赶出了家门,变成了共叔段。
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
两个有着同样经历的失意者就这样混到了一起,成了好基友。两个喜欢搞事情的人凑在一起,又开始研究搞事情了。
兄弟,我暂时是没机会了,不过,凭你的条件,为什么不试试呢?
是啊!我为什么要像一条丧家犬一样活着,现在哥哥虽然讨厌我,但是还没防范我,我何不趁此机会,结果了他,然后取而代之,如此一来,卫国不就又成了我州大爷的天下。
州吁本来就憋屈着,一听这话,也起了造反作乱的念头。
州吁这个人别的没什么能耐,但是学起造反作乱这门活来,简直就是造反作乱界的学霸,许多门道都能无师自通,一点就透。他把许多同样流亡在外,对卫桓公心存怨恨的卫国人联络起来,准备发动政变,找机会KO了卫桓公。
学霸不亏为学霸,在他的精心策划之下,政变竟出奇得顺利:成功袭杀了卫桓公。接着,州吁摇身一变,堂而皇之地坐上了国君之位。
州吁虽然成功了,但是他不会知道。州吁这个名字,从此以后,将被贴上了一个罪恶的标签:春秋史上第一个被记载的弑君自立的公子。
虽然这种罪恶在春秋史上还将无数次上演,但是对于第一次,人们总是深深地牢记,狠狠地唾弃。
卫桓公被杀,最可怜的人莫过于庄姜和厉妫了。
飞来横祸,让她们痛失爱子;而州吁上位,更是危及到她们自身的安全。
幸好,齐国实力雄厚,州吁多少有些顾忌,庄姜倒也不担心州吁敢对她怎么样;厉妫却不同了,陈国实力一般,州吁指不定会翻脸不认人,干出点过分的事来。因此,为了安全起见,庄姜把厉妫送回来了陈国。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子双双天上飞,参差不齐展翅膀)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姐妹回家道离别,送她送到旷野上)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渐渐远去看不见,伤心哭泣泪如雨)
《诗经·邶风·燕燕》据说就是描写她俩姐妹情深、惜惜离别的诗歌,这首诗对后世的送别诗影响深远,被称之为万古送别之祖。
妹子,你且回去避一避,相信上天一定会还我们一个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