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本书。
周岭的《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这是一部我阅读了三遍以上的书。
时不时地还会再翻阅出来看某些重点,当自己动力不足时,会提醒自己再来巩固一下认知。
这本书适合所有希望成长的人阅读。
特别是对于那些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极度焦虑的人,暂时缺少人生目标、过得浑浑噩噩的人,想变好但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撑的人,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的人,想了解底层成长规律、主动创造成就的人……
如果你位列其中,这本书肯定能让你豁然开朗,并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
这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以内观自己摆脱焦虑为核心。
人的大脑分“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本能脑和情绪脑掌管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带给我们人类的默认天性 —目光短浅、即时满足,带来的行为习惯是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
而这易让我们陷入焦虑,总是陷入“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的怪圈。
要长期成长,要刻意练习,必须保持耐心,延迟满足。
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
想办法让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才是理智脑的最高级的策略。学会释放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力量,我们就会无往不胜!
我们的潜意识能轻易左右意识,但也带来了模糊,模糊让人心生迷茫和恐惧,使我们的认知、情绪和行动遭遇各种困扰,继而影响人生的走向。
学习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去“消除模糊”,去提升思考能力,不断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专注于此。
对待痛苦事件,去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去“消除模糊”, 去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
潜意识的感性总能帮我们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从而引导精力投入,快速提升自己,因为在拉伸区内学习难度最小、需求最贴合、见效也最快,很容易产生心流。
捕捉感性,用“最”“总”字法(关注那些最触动自己的点)、“总”字法(平时脑子里总是不自觉地跳出来的某些重复念头)和无意识的第一反应,梦境,身体,直觉去捕捉感性,通过反观,冥想等提高元认知,自我审视、主动控制,防止被潜意识左右的能力。
下篇 外观世界,借力而行。
通过培养专注力,让感受回归行动,身体感受永远是进入当下状态的最好媒介,而感受事物消失的过程更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力训练。
它提示我们,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而这种享受必将使我们更从容,不慌张
去培养学习力,保持学习难易程度的匹配,始终在舒适区边缘,这是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获取高质量的知识;因为距离我们太远的事物,我们通常无法把握,无论它们是令人痛苦的还是令人享受的。只要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往外走,同时和时间做朋友,你肯定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蜕变。
深度学习重点要用深度缝接新知识,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注重输出。
从想法到语言再到文字,即将网状的思维变成树状的结构再变成线性的文字,相当于把思想从气态变成液态再变成固态——那些固态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输出成果去教授。
深度之下的广度才是有效的,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
无关联,不学习,多思考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并建立个人认知体系,知道和理解后的判断和选择最重要,在个人成长领域,没有最优、最确定、最权威的认知体系,只有最适合我们当前状态的认知体系。
有效的知识是能帮助我们判断、选择、行动、改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寻找触动点,养成微习惯和及时反馈,并懂得主动休息,多角度的看问题。
去养成早读冥写跑的习惯,快速行动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