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咱们村里很博学的人,家里藏书很多...”
“不过那又怎样?里里外外不还是没有处理好...”
“你可别像他一样,读书读傻了...”
这是我上学那会听到的一段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我当时就纳闷:书读得越多,不是越好吗?
听完猫叔的分享之后,才开始反思:书不仅要读,更要践行。
我们在读书上的误区:
001 过早追求快速阅读
地基还没打牢,总想着高楼平地起。那些某某某一年阅读几百本,总让我们心生敬畏。于是总想着: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这么牛就好了。
所以心就浮躁了,阅读的节奏一下子变成了要快、更快、更快...
却忘了读书不是作秀,更忘了当时阅读的初衷。
002 浪费了好书
如果很多人都说一部电影好,你只泛泛了解,是无法有同感的。只有当你亲自去体验,并且真的触动到你的时候,你才会真的认可它。
书也是一样,它再好,你不好好消化,然并卵。
003 读而不写
很多书读过之后就忘了,甚至当时有感,后来就是一点也没感觉了。所以很多时候就会觉得:读书没啥用。
但是还记得之前记日记的日子吗?那些日记上的人、事、物,就算时隔多年,你依然印象深刻,感动满满。
那么读书为什么不用写的方式去记录呢?它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啊~
004 只是自己读
有句话叫“教是最好的学”,当你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试试分享给别人听,看看他们是否也一样觉得这个部分很好。
通过分享的方式,把你认为好的知识传递出去,你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在反馈中不断优化。
005 读而不践行
书读了很多,但是还是觉得没啥用。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没有践行,自然也就不知道它到底有没有用。
比如你读了《番茄工作法》,依然保持之前的工作模式,那就自然是老样子;可是当你试着去用,给自己设置适合的番茄时,然后你就会发现处理工作的效率真的提高了或者你能做更多的事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进呢?且看下文:
001 彻底消化
别再像之前一样囫囵吞枣,看书如走马观花,随便翻一翻就完事了。
要抱着彻底消化的态度来让书中的知识为你所用。多读几遍,认真消化。
002 有产出
理解了知识,知道了“是什么?”,那么下一步就是“怎么用?”
用输出,你可以写出来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案,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去处理一些问题。
有产出的知识,才真正是对你有用的。
003 乐分享
有句话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对你有用的东西,试着分享给更多的人。除了为了自己更好以外,试试让身边的人知道好的东西。
做一个乐于分享的人,与大家一起进步。
004 重践行
读了,如果能用,就要去用。不仅要用,还要保证质量和结果。当你真的发生改变,做出一些事情了。你就有能力去影响更多的的人,一起变得更好。
你做到了,才是最好的说服力。
我的计划:精读《思考,快与慢》
001 阅读至少10遍
002 同主题书籍至少2本
003 读完,写逐字稿
004 讲给自己听
005 讲给他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