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精神病患者

注意到有一条关于最大民营精神病院IPO的新闻,除了惊叹于该院死亡事故之多之外,也为精神疾病行业发展之迅速感到惊心动魄。当然,我提及该院死亡事故之多并非全然诋毁,而是出于我个人经验判断三年半的时间出现16起死亡事故已是极多的了。坦白的讲我对精神病院一点也不了解,我也不想为了求证“16起”到底算多还是少而去枉费心机。我觉得只要跟人命相关的数字,如果冠以“少”为形容词,那是对死者的不尊重。不过并非每个人都这样觉得,尤其是一些“宏观”人士,他们有着无与伦比的大局观,他们甚至会为事故死亡人数之“少”而沾沾自喜悠然自得。没有生命的数字成了他们光辉业绩的见证,而没有生命的人再也不会被提起。

同样的一组数据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比如据说每8个人中就有1个精神病患者,这在风险投资者眼里是一块金光闪闪的市场蛋糕,在我眼里确是一个危险的信号。看到这组数据之后,我默默地打开微信并试图凭借我的记忆辨别那些潜伏在我身边的精神病患者,不过一无所获。我凭着感觉将我的三百多位微信好友都划入精神正常的群体,这样一来这组数据的真实性在我这里就站不住脚了。但如果抛开感觉不谈,理智告诉我这组数据所含有的水份在数据出炉阶段已经蒸馏得差不多了。不像其他的统计数据那样,不肿胀不能凸显统计局的煞费苦心。

我以前以为精神疾病是一种高贵的病,只有好莱坞电影里那些具有多重人格的主角才配患有。多重人格题材的电影一直是我的挚爱,一个身体里能同时拥有几个截然不同的灵魂是不同凡响的,现代社会很多人的身体里连一个灵魂的影儿都找不到。我承认我的这种观念源自我的无知,但事实上精神病的定义在学术领域也一直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同。学术界都存在争议,更遑论普通人。在普通人眼里,精神病的不同之处也仅仅在于不能像对待伤风感冒一样吃药输液去治疗吧。

精神病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迅速发展壮大,从这个层面来讲也算得上是一种时髦病了。现代人更多地与人打交道,与物质打交道,与信息打交道,所有的这一切无一不在剥夺为人应有的自由。与这种不自由的压抑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焦虑、忧郁的情绪,久而久之,精神不堪重负随即发展成疾。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精神病患者,只是因负担程度的大小有些人成了那个不幸的“一”,而有些人还在另外的“七”中守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未曾走遍山川大河,未曾遇过苍生,未曾经历大风大浪。我只有无数的梦境和你。 恍恍惚惚已经过了二十年,我卧在这...
    晚唐阅读 3,418评论 3 3
  • 磁力鱼阅读 1,670评论 0 0
  • 错误302 重定向 在添加访问限制中,没有访问权限的用户会被重定向到指定的页面。 在构建json是添加 cont...
    Dream_lover阅读 962评论 0 0
  • 向日葵追随光明 随昼而出,随夜而落 金灿的花蕊,如太阳般温暖耀眼 如此的炽热 白莲花洁身自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顾熙卿阅读 1,196评论 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