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盛夏正在悄悄远去。
摩挲画纸,海和诗在眼前铺展开来,
蓝绿色沉静而温和。
日渐思念着安静海滩,
在这绵远无期沉入日常的红尘里。
大多数的日子里,我会独自在大道上缓步走过,
隔了树和遥远的沙滩。
为着不久后更大更美的天地,
也为着忙碌却不知所获的飘远时光。
今年的所有日子,我忧郁伤神了已半年许。
试过无数次的疗伤抚慰:
【远行、诉说、思考、逃离...】
甚至一度准备拿起烟丝...
都未曾如愿使自己快乐起来。
也打扰了无数个
安静听我絮叨也耐心为我答疑的朋友,
你们或轻声安慰、或如雷训斥,
我全部悉数收进心里。
我是个热爱深夜的人,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
沉沉深夜,我始终不愿意早早睡去,
即使所有人都跟我说着【熬夜对皮肤不好】
依旧任性故我。
终于最终捡起诗歌,捡起曾经挚爱,
捡起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才捡起快乐。
那些闪烁在远方的风景,
一如眼前的美丽诗行,令我沉醉。
所有的纠结拧巴、厌世抽离、悲观冷眼,
我已经慢慢改变,慢慢忘却,
也正在悄悄接受着一切,
并享受着自己为自己定下的美丽目标,
也一直在努力。
我开始觉得快乐,也想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你。
今夜分享给你几首——
那些我曾在深夜,反复凝读的诗篇。
并附有相应的音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美丽诗歌
不管是远方天涯,还是红尘日常...
它在你内心。
ONE/
《松树冠》 (Pine Tree Tops)
——Gary Snyder
in the blue night
在蓝色的夜里
frost haze,the sky glows
微霜,天空散着微光
with the moon
月儿明
Pine tree tops bend snow-blue
低垂的松冠雪蓝
fade into sky,frost,starlight
融入天空,霜,星光
the creak of boots
靴响戛然
rabbit tracks, deer tracks
兔的足迹,鹿的踪影
what do we know?
我们怎能知道?
前六行写景,叙述者隐而不见,景物完全按照自己的气韵律动自然呈现。蓝色的夜空笼罩着淡淡的雾气,月光泻下,星光满天,平添一层朦胧。松冠上盖着一层薄霜,在蓝天的映衬下,月辉呈现出一抹淡蓝色的弧线,融入背景之中,和谐静谧,朦胧虚幻。第七行引入人的活动,但见空山不见人,只闻“靴响戛然”,自我在自然中虚化,而这寂中之音亦有幽幽的虚静。
熟知加里.斯奈德(Gany snyder)的人都知道,他曾被认为是“垮掉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但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上世纪50年代,在其他“垮掉派”诗人式微,创作力消褪的同时,他的诗却越写越好,成为其中最优秀的诗人。
TWO/
《干完活了》
—Gary Snyder
小屋和一些树
漂浮在流动的雾中
我掀起你的衬衫
用你的乳房,暖我的手
你笑你颤抖
我们在铁路旁剥蒜
把斧头、靶子、木头
归位放好
我们这样靠着墙
彼此相对
加里.斯奈德深受东方文化,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影响,他是达摩流浪者主人公Japhy的原型,他可能是大多垮掉派诗人里最为出世,同时也最为入世的一位。
THREE/
《日记》
—海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隆重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除了那些路过的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头还给石头
让胜利的胜利
今夜青稞只属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长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天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当一个人恣意汪洋的情感无处宣泄,只能在内心掀起狂潮的时候,这种折磨,于其留存于生命中燃气熊熊大火,煎熬原本就寂寞如秋的灵魂,不如让另一种境界取而代之,这种境界就是空寂。这是一种近乎自虐般的自我意识行为,让空寂完全占领身体,进而,从每一个毛孔渗透内心,达到灵与肉的完美统一。也在这个时候,生与死达成和谐。或者说,这正是生命进程中情感发挥到极致时,生对死亡的肯定和召示。
FORE/
《沉重的时刻》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哭,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哭,
哭我。
此刻有谁在夜里的某处笑,
无缘无故地在夜里笑,
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走,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谁在世上的某处死,
无缘无故地在世上死,
望着我。
里尔克的文学作品大多在思考生死,人和宇宙的关系等等这些终极问题。“苦、笑、走、死”四个状态,由于诗歌形式句式的单一简单而被凸显出来。这四个状态高度概括了人类的世间百态,而唯一不变的是“无缘无故”。无缘无故,显示出了诗人的困惑以及对人类的这四种状态的观察。
他敏感而又充满疑惑,可是最终发现一切都是没有原因的。就像是曾经看过的一句话: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寻找答案,可是到头来却发现,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我们都只是在哭与笑之中,慢慢走向某个尽头罢了。
FIVE/
《秋日》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北岛)
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这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这是一首完美到几乎无懈可击的诗作。从整体上卡 ,每段递增一句的阶段式的结构是刻意营造的,逐步推向最后的高潮。复杂音调的变换成为动力,使主题层层展开:开篇显然与上帝有某种共谋关系,同时带有胁迫意味。第二段的酿造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转化,这创造本身成为上帝与人的中介。第三段是人生途中的困惑与觉醒,是绝对孤独的彻悟。这三段是从上帝到自然到人,最终归结于人的存在。
“诗人北岛评价说:“有时我琢磨,一首好诗如同天赐,恐怕诗人也不知它来自何处。正是《秋日》这首诗,使里尔克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SIX/
《星期天晚上》
—赖雷蒙德.卡佛
享用你身边之物。
窗外这场
轻雨,为一个人而下。
夹在我指间的这支香烟,
长沙发上这双脚。
这微弱的摇滚乐的声音,
头脑中这辆红色的法拉利。
厨房里这个跌跌乱撞的
醉酒的女人......
把它们全部带进来,
享用。
谈论卡佛时,我们说些什么?— —酗酒。穷困、破碎的婚姻。肺癌患者。或者美国底层小人物的代言人、短篇小说大师、气质独特的诗人?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美国底层社会的子弟,卡佛早年的生活经历与他笔下的人物有着太多的相似:早婚,酗酒,养家糊口,迁徙奔波,被生活击垮......但也正是这困顿潦倒的生活赋予卡佛日后的创作以丰富的养料和深远的影响。
卡佛的创作题材,表现的几乎全是小人物的悲哀与艰辛,以及现代社会虚浮表层下人们精神上的迷惘与绝望。卡佛出身贫苦,他的作品也致力于表现普通人被生活打得遍体鳞伤后的孤独与沉默,多年来深受读者的追捧,被誉为美国的契科夫。
SEVEN/
《走吧》
—北岛
走吧
落叶吹进山谷
歌声没有归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从河床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着同一块天空
心敲着暮色的鼓
走吧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
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啊路
飘满了红罂粟
最后以一首我爱的诗人北岛的《走吧》
和赵雷的音乐《鼓楼》作结尾。
走吧
夜已经深了
走吧
让我们去爱吧
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