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真的读的越多越好吗?

说到看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读书好,人一定要多读书。很多自媒体也抓住人们的这种心理,各种读书会层出不穷。最夸张的是家长们,自己读不读暂且不提,每个小朋友一书架书是标配。那读书真的好吗?

我自己读了好多书,一方面是自己坐的住,也没有其它兴趣爱好,读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另一方面,我从小得到一个错觉,就是读书就是学习,读书就是获取知识,只要是学习,只要是知识就是好的。

今天看来,书读的越多越好这个看法是有问题的。古人很早就看的明白,“书呆子”就是最好的见证,在农村,也有一种说法“读书读傻了”。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尤其是持续的做一件事情,是需要能量的。而能量的获得,第一要素就是关注自身,觉察自身,滋养自身。佛陀也许没有读很多书,但他在菩提树下一坐七七四十九天,他是在觉察自己,观自在,这本身就是提升能量的事情。关注自身,关注当下,佛法是什么,“云在空中水在瓶”。其实想想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其它的一切外物都是由这个“自身”延伸出来的,当然关注自身、滋养自身就是最本质的提升自我的方法。

而读书,是不断的给大脑提供思想的过程。当这种思想多了,人会很不容易分清楚一个念头的产生是真正自己感悟出来的,还是只是将书本的知识记熟了而已。人的思想也很容易游离在外,胡思乱想,反倒减弱了自己与事物本质链接的能力。也让人的心念不能专注于当下,更有甚者,脑海中的空想与现实的当下产生撕裂,对人产生内耗。

什么样的读书是好的呢?能与自己的经历、认识产生链接,或对自己所作的事情有实实在在的帮助。比如我看教学方面的书,如果我没有教过书去看,脑海里只是一个概念而已,但我教了几年书再去看,我会很容易将书中的内容与我的教学情景联系起来,哪些是好的的做法,哪些是不好的,还可以怎么做?甚至我可以用我的课堂实践来检验书中的一些案例。再比如看《红楼梦》,年少的学生时代去看,你记住的更多是里面的情节和写作手法,当上了年纪再去看,你会将里面的许多内容与思想与自己以及身边人的人生产生连接,从而对书对人生都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对于一些工具性质的书,在用中学,作用更不用说了。

所以书不是读的越多越好,不恰当的读书方法,读不恰当的书,除了不能滋养自己外,有时还会使自己更加焦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春风十里,不如你魅惑一笑。 在不在路上不重要,与谁在一起很重要。 哪有什么三生三世,做好这一世的自己。 执手这一世...
    知识管理某李阅读 327评论 0 2
  • 微雨绵绵下, 好风疏疏起。 暗香悄触目, 尽落叹芳华。
    木棉花王子阅读 276评论 0 1
  • 清晨的光代替了夜的暗, 禁闭的双眼从梦中悠悠醒来。 站在窗前, 风从脸庞抚过, 带着季节特有的一丝丝凉意。 像一个...
    馨泉对你说阅读 377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