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惜人生之初,孩子哭仍会找妈妈。
昨日晚饭后,见孩子跟哥哥姐姐玩得很开心,于是上楼完成当日待办事项。
听着网课,传来微信的声音。许久没联系的一个妹妹问我在不在?有没有时间聊天。
我这人看见信息没法装作没收到,告诉对方,我现在在听网课,你可以留言,我晚点回复你。
信息发出去没一会儿,就收到对方的来信:说了几件事,三行,不超过20个字。
看了内容,主观判断对方此时是没办法想找人说说心里的话。我曾经也有许多时刻,想有人能说说自己的烦恼,以局外人的身份,看看我经历的事,帮我分析分析。内心有很多的疑惑和自我怀疑:是我想窄了?还是我想错了?我这样做对不对?该怎么选择?
等等一些列的问题,渴望能找到答案。
看到她,仿佛看到当初的自己。我停下我手中要做的事情,但心里也给自己一个底线:不能误了我九点钟的课程。
接着,她开始跟我讲发生了什么,她做了什么,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期望我告诉她:她是不是错了。
快到九点时,我感觉自己道行还不够,无法让她好过那么一点点。心里有些自责,为没能帮到她。
在结束谈话前,我没有评判她的对错。只是告诉她在我目前有家庭,有孩子的情况下,我只能学会尽快让自己从情绪中抽离,思考能做什么可以让自己好过一点,最顺手的能做什么让我离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近一步等等之类。
这大概是我跟她处于人生不同阶段需要面对的人生课题不一样的缘故,所以只能告诉她一点我处于难过的时候会怎么做。并坚信:会好的,慢慢来。
待我学习完,有她微信留言,感谢我每次说话总能让她明白一点点,也好过一点。此时,我揪着的心,才稍感松一下。
今儿孩子睡前闹瞌睡,不如意就哭,却仍然表达想要离开小床到大床上来挨我睡。
我感叹人生之初如此的信任妈妈,难过时会要父母。这个世上会有多少人成年后,习惯于向亲人以外的人,讲述自己的难过?
我期待自己有生之年,都是孩子受伤时可以安放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