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古称踏青,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族民俗文体活动,古时一般在上巳节,清明节。
春季郊野,万木吐翠,芳草茵茵,百鸟争鸣,阳光和熙,空气清新,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环境中,能使人心胸开阔,疲劳消除,精神振奋,因而,春游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少年时代,我们春游最多的地方是我们长寿县当地的五堡山。
据《长寿县志》记载,从唐代开始,五堡山上便有人开山建庙祠。先后建有庙观三座:山顶建有涪陵所辖的玉皇观,左、右为长寿所辖的大雄殿和纯阳观。
因历史久远,庙祠残废,后于清代道光29年,对大雄殿进行了改建。至清代同治9年和光绪14年,邑人雷耳山等人,又“迭次培修”。
雷耳山撰写了《培修五宝(堡)山大雄殿碑》称:“五峰岭旧有寺观,历久荒废,山僧本悟,欲振宗风。一时檀越咸鉴其诚,捐资成美。
山右有纯阳观,顶有玉皇观。极目达数百里,岷山西来,宛若玉带,诸山罗列,蔚为大观……于道光二十九年改建大雄殿。旋于同治九年庚午并光绪十四年戊子,迭次培修。”至今庙观已损毁,仅部分建筑残存。
五堡山有植物760余种,还有珍贵的楠木,银杏,水杉、林丝栗,万亩竹海,有天然植物博物馆之称,成为我们县城的自然生态“名胜”,也成为我们中学时代春游的首选之处。
记得上初一年级的时候,妈妈是学校的老师,我住校在扇沱中学校和妈妈住在一起,有一天,班主任周建老师告知我们班同学要春游五堡山,知道这个消息我们个个都非常兴奋。
当天,我和同学罗永生、焦胜、周和平,夏忠建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带上油,盐,大米或面条,酱油,锅铲,铁锅,饭碗,筷子……,到五堡山山上野炊。
想想明天就要春游,那头一天晚上我很是激动过度,生怕延误明天的行程,在妈妈的安排下,早早就睡觉休息了,夜间,不知不觉睡醒了,自己以为时候不早了,就起床做面条吃,等到好早饭,妈妈也醒了,看到我这么早起床,惊讶的看看钟表才凌晨四点,又叫我继续睡觉,可我怎么也睡不着觉。
第二天,我和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背上炊具与食材从扇沱中学步行出发,途经姜家祠堂到五堡山,整个路程约20公里左右,基本上都是爬山运动。
一大早,春光明媚,一路上我们高唱红歌,一路上见到新绿的青岗树、鲜绿的蒲公英、翠绿的青菜……,还有雪白的梨花、紫红的桃花、黄黄的油菜花……,还有细细的柳丝、一丛丛花朵、一簇簇野草……,
爬五堡山,是需要点力气的,因为山有些陡峭,上山的路都是羊肠小道,且路两边还有枝枝蔓蔓的树枝,不便于行走。
到了五堡山山顶之后,老师就安排我们放下炊具休息一个小时,目的是让我们看看山顶上的风貌。
雷打岭是五堡山最高峰,海拔864米,是观景抒怀的极致景点,站在山尖,令人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大气和豪迈。
五堡山顶上的平台上有一块界石,为长寿、涪陵、巴南的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县,放眼观万里,耳闻波涛声”的誉称。
开始野炊的时候,一般在十二点钟,于是同学们再次合作,做灶,放锅,烧水,炒菜……,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
做野炊,同学们都是在野外,是考验我们是不是有做饭的能力的时候,因为我们年少都是吃惯了妈妈做的饭,有许多同学都做成了夹生饭;忘记往蔬菜中加盐;或者多加了醋和酱油,都是我们不奇怪的。
吃好饭,一般就到二点多钟了,老师就开始组织我们做游戏了。
在老师的安排下,全体同学蹲在地上围成一个圆圈,以击鼓传花的形式,谁拿到大红花,谁就站出来答问题、背诗词。
要是同学们答题不正确,就必须单独表演一个节目,比如:翻跟头、跳个舞、唱首歌。
到了下午四点钟以后,老师就要组织同学们回家了。
如今,身处他乡,多想去游一次的儿时五堡山,目睹五堡山的变化,体验一下那时候同学们春游的感觉。
现在,我作为一名异处他乡的游子,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比较热爱的,为此,个人对长寿县政府旅游业提出一条不成熟点建议,不管是利用政府或民间财力要打造五堡山景区,如果我有钱了,我也要开发五堡山配套旅游,配套项目如下:
1、聘请规划师设计景区,布局景点。旅游线路:王家坝人工湖—煤炭沟原址—煤炭沟人工水库—五堡山—感应洞—王爷庙。
2、五堡大山脚下到山顶铺上规范的石头路面,以打造山地运动,森林养生,林地穿越等等。
3、通电路,建古亭,恢复山顶堡寨原貌。利用堡寨建植物博物馆,如果在山顶上开办武术学院更好。
4、保护大山上的高龄树木,培植连片树、果、草、花、竹,建造摄影、写生、影视、露营、休闲基地。
5、借助浙江千岛湖的经验,在水方面做文章,在王家坝的黄角岈口建一座栏水闸,以打造一座人工湖。
6、利用感应洞或煤炭沟的水资源,建一座矿泉水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