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刷知乎的时候刷到这样一个话题,“大学时期的你有怎样的思考?”
回想过去的一年,兜兜转转,陪伴我最多的大概是迷茫与慌张。
我曾因能来到现如今的学校念大学而感到幸运,却也因它诸多方面的不好而对它产生怨怼。
也为别人的误会却又无力申辩痛苦过,为生活的烦闷却又无力改变气恼过,却也因那偶尔出现的小确幸欢呼雀跃过,还因身边人带给的温暖感到幸福过。
现如今想想,这一切或许正如大冰书中所言,那些动人的故事,大都源自平淡,蕴于普通,却又伏藏在人性关隘处。
细思之下,写出以下四点,算是对我整个大一的总结。
01.
独立的根本意义在于,不再依靠他人
“去图书馆吗?”
“不要来找我!”
虽然听起来有点无厘头,甚至带些凶。但不得不解释的是,这就是我们寝室的日常。
而那个说“不要来找我”的就是我。
寝室里有姑娘有些吵,这就导致其余几个学习时都不想带上她们,可委婉拒绝时总是会被说服带上她们,带上后自己又不舒服,可重话说了以后又怕伤了彼此的感情。
久而久之我就习惯了先扼制出苗头,不让她们继续把话题说下去,虽然有些无情,但这是很有效的方法。
相当于告诉对方,我是要学习,可我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去,所以你要学会独立,不再依赖他人。
02.
自信的法则,学会不必在意。
我经常遇到尴尬,比如高中时老师让交作业到讲台上,我听成了把名字写在黑板上;拉着同学跑下楼做早操时发现拉错了人。
上大学时经常遇到洗澡时把衣服脱光了以后发现没有水,然后默默的穿上衣服,并且接受东北澡堂里别人投来的注目礼。
……
每当我回想起这些尴尬的过往,我都忍不住想发狂。
可除了难堪,并且觉得无脸见人我还能做些什么?
慢慢的,我开始接受这样不完美的自己,并且开始习惯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告诉自己这些不重要。
不知不觉间,在做一些事时,我显得比以前更从容不迫,并且不会再经常被一些负面情绪所影响。
03.
朋友的本质是宁缺毋滥。
是从什么时候发现这个的呢?也是上了大学之后,我发现聊心事的也只有那么几个人,有要紧事除了父母以外找的还是那几个人。
我们每天也许都会认识很多人,可真正成为朋友,并交得上心的也只有那么几个人。
所以我不再刻意的经营某一份感情,因为那不仅让人疲惫,甚而有可能会让人得不偿失。
试想,一个真正拿你当朋友的人,又怎舍得让你付出这么多却又不得回报呢?
04.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不久之前我写了一篇文章《进入工厂打暑假工是种怎样的体验》,谈及我的暑假工,也正是这个月让我深刻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
有很东西我并未放在那篇文里,如今写在这里。
所在的工厂一共九层楼,除去七八楼以及天台的九楼,剩下的全是工人。他们分工做着不同的工作,却又一个共性,那就是循坏往复。
而七八楼的是老板以及一些公司职员,简单来说,就是坐办公室的。
第一次拿饭票的时候,去的七楼,干净整齐的办公桌以及吹着凉风的空调,与楼下铺满灰尘的车间并且散着闷热的风形成强烈的对比。
那一刻,我对七楼产生了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畏惧感,我不知道是不是呆在下面久了的缘故,反正那时候我脑海里想的只有一个,这个地方感觉不属于自己。
也正是因为这份畏惧,让我明白学习在某种程度上的重要性,以及它所能带给我的东西。
我是乔舒窈,看多了故事所以想写些有用的东西,99年伪文青,大二英专生,于“大学生那点事儿”发布多篇文章。
有一个写满观点文的公众号“米三勺”,致力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也有一个写作交流群,这里聚集着很多学写作以及优秀的写作者,欢迎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