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的共读营结束。
趁此机会,回顾过去的10天,以及加入读书营的这半年。
————————————————————————————
好像越长大,就越对这个世界充满了钝感。
稍微加了个微信,就觉得自己又交到新朋友了,却好像并没有更多深入的链接;
翻了10天的书就感觉自己真的看过书了,但即使每天写了600字,10天过去还是没有任何行为模式的改变;
加入了各种打卡群就觉得自己很力求上进了,但也只是感觉被逼着前进而不是很好地梳理自己的需求。
这样的感觉,就好像外面突然下起大雨而被子在外面晾着,电话也突然响起,而这时候你却不小心打翻了手里的碗撒了自己一身的粥——手忙脚乱。这种乱来的成长真是够够的了。
❀
一、看似没有用的事,其实特别重要
永远忙碌于自己脚下的一寸地,觉得自己的世界都如此混乱了,还怎么能做这么多看似没有用的复盘、领悟、链接?但就像《见识》中读到的那样,处理好人际关系这件事也看似对工作的提升本身没什么用,但不得不承认,善于沟通和协调就是一种职场的软实力,而任何有助于工作的因素都是有价值的。
再看共读营里每天的打卡,读书营里每天的总结和复盘,都是线上的操作,也看似对日常的实际生活没有直接的作用。然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操作的确只是一种“走过场”,只有持续把自己的每天一点一滴的进步认真地记录下来,日复一日地反思和复盘,日积月累地领悟才是真正的成长。
❀
二、珍惜生活的启示
印象中第一个遇到的极致践行和利他的人,是我大一学车时遇到的一同练车的小姐姐。那时智能手机未完全普及,她出门带着手提电脑,在等待练车的空隙里看电脑里的英语学习卡通片,积极跟读,并且把这个卡通片分享给我们其他人。而我这个毫无学习意识的人在现场只是呆呆坐着,回家也看了小姐姐的推荐,然而渐渐动力缺失,最后不了了知。
有时候,我们以为当时只是普通地学了个车、毕了个业、辞了个职,多年后回想才发现,那些普通的事件其实都是你命运的一个节点,对日后的我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永远不要忽视生命里的任何一场际遇,一个萍水相逢的人、一次偶然的选择,或者只是读书营里一次普通的分享,这些都是成长的契机,而每一个遇到的人,都可能是上帝派来启发你的小天使。
❀
三、一切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
这是在光年老铁的“拆书”分享中,听到最醍醐灌顶和“打脸”的话了。一次次参加读书活动,也加入一个个不同类别的群组,也对越来越多的线上课程表示心动,但行动只止于购买那一步。也许是对于吸收知识和改变思维逻辑的渴望,还有恐落后于人的担忧,但这种借助线上积极氛围而开展的学习,终究还是要落实到自己的自律和实际行动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而不行动也只能成为行为随波逐流、思想日渐钝化的伪思考者。在读书时遇到的每一个令人茅舍顿开的观点,都应该停下来,结合自身的经验去深入领悟,再列出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可操作性的步骤,并一一践行。
极致“输出”的大宇老铁教会我的是以写日记的方式来培养写作的习惯,通过感知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把它们“揉”进自己的文字里,就是写作一个很好的开始。开始了,行动了,才会有后面的故事。
光年老铁和大宇老铁都是小天使。
❀
四、你需要一个“break”
新一期关于中国hithop的节目《中国新说唱》开播。对于一个不懂说唱技巧的人来说,观看节目是在非自身领域里的一种视野的拓展。听到说唱里那些有韵味的歌词是一种享受,制作人导师一针见血的点评更是一种知识领域的扩展。印象最深刻的是吴亦凡对演唱完的选手说:“词铺得太满,加上节奏本身极快的,很容易让听众感觉呼吸不过来,不舒服。这时候,你需要设置一个“break”(停顿)。”
生活中真正的勇者,不是不加思考的勇往直前,而是敢于停顿。放下自己的浮躁,停下来拾捡自己的收获,整理一路走来的感受。在一次次停下来复盘中沉淀,用每天的收获去精进自我,结合自己的进度修改目标和计划,比抓紧着这点点的时间赶个PPT、多回复几个邮件重要得多。
❀
优秀的人那么多,而每个人优秀的点都不一样。人生要有自己的节奏,因为都有着不一样的目标。生活不是考试,我们不必完全照抄其他人的精进模式,反而乱了自己的前进步伐。新媒体兴起的时代,人人手机不离手,刷着朋友圈和各种公众号文章,美其名曰抓住碎片时间学习。我们能在手机上“刷”到的各种新闻、知识和见解,也只是任何事情的其中一面,被动地接受而不作思考只能成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统一打造的批量式同款。
"break"既是打破,也是停顿。所谓“不破不立”,敢于停顿,敢于把握自己的节奏,敢于思考也敢于行动,不忽略任何生活给予你的启示,抓住生命中所有动态变化的因素,去成就自我。希望在生命这条长河里,我们都曾尽力一搏,不枉此行,用力精彩,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