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个我喜欢的女孩子,和我朝夕相处过四年。初相遇,我们都喜欢文科,便多了一些共同的语言。记得一个周三的下午,没课,午休后,我和她背对着背坐在各自的书桌前做作业。
她对我说,“你也喜欢文科。”
我说,“是啊,我上了高三才发觉自己有多么地喜欢文。”
“你的文学也不错啊,怎么没报文科?”我接着问她。
“我阴差阳错学了理,你呢?为什么不学文?”她又问。
“我怕背那些知识点,历史啊,地理啊,看着头大了。语文老师还建议我学文,我没有。”我对她说。
虽然在学业上没能踏入文科的行列,可是,对于文学的热爱,自始至终没有停息。
而今,距当年已跨越了二十七年,每每通过她的只言片语,能真切地感受得到她对于语言的天分,她对于艺术的热爱,她对于世界文化的关注和探究。
每近夏至,便该到她的生日了。自二十几年前,我便知道的。记得八九年那个夏天,她流落异乡,我在故乡担心着她,又没有便捷的联系方式,就写了一封信给她,祝贺她的生日,问候她的近况。
回校后,她当面表达了对我的谢意。说,在这样的日子,你还记着我的生日。
而今,又到了。我估算好时间,在她清晨的时候,发去我对她的祝贺,就是极其简单的六个字,祝你生日快乐。
没有标点,没有图片,只想了却我的一往思念。
她很快回复:谢谢!幸福啊。后面是一个大大的笑脸。
此时距我和她在零七年相逢,又几年没联系了。
我记得,零七年我们分别二十年后相遇的时候,她问我要了地址,从万里之遥寄给我一本恢复版本的《圣经》。她说,这个版本全,在别处见不到。我知道她去国多年已有了信仰,又见她日常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她依旧如学生时代那般地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从她和她儿子的简单交谈里,深深地感受到她已融入到异域的文化当中,她的天分与特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至今,我仍能记起二十几年前我去她的家里,她的妈妈亲切地招待我,语重心长地叮嘱我找爱人的三条纪律。第一,人好,第二,对你好,第三,有能力。这是阿姨作为过来人的殷切期望,而我,已改成,人好,对我好,性格好。
这个我喜欢的女孩子,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只觉得她很活跃生动,仿佛时时处在巅峰状态。对于习惯了清冷的我来讲,我常想她这样会不会很累?每到放假,离开她一段日子便会想她,给她写信,或者写到我的日记里。
很多时候,语言不需要很多,只要一点,便好。因为,有对方的明了。年到不惑,就如此了。
您的阅读、留字、点赞、打赏给了我继续写作的动力,感谢您!欢迎转载分享,请简信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