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鱼是“北冥之鱼”,出自《庄子·逍遥游》。
这条在“北冥”生活的鱼,北海那么大,它还不满足,它的梦想是到南冥去。它化作了一只大鹏鸟,准备乘着六月的风,飞到南冥。一条可以随意变化的鱼,能从大海遨游于九天,已经可以说很逍遥自在了吧?庄子却说不不不,它只是“局部自在”,因为它还要依靠风才能飞起来,一旦没有了风,它就只能从高空坠落。
所以,北冥之鱼所谓的“逍遥”,还要依靠外物。正如一个人,当他(她)需要靠外在的财富、名声,或者外在的某一个人来获得内心的满足,这就不是真正的自在。
第二条鱼是“濠梁之鱼”,出自《庄子·秋水》。
庄子有个好朋友叫惠子,他俩经常以抬杠为乐。这天,他们路过濠水的桥上,看到一群鲦(tiáo)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庄子随口说:“你看这些鱼多快乐呀!”惠子马上接话:“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快不快乐?庄子也马上反驳回去:“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估计等他们抬完杠,那群鱼早就游走了,谁听他俩在这里聒噪。
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思考角度:生活就像一出戏,我们不在别人的曲目里,怎么能知道别人的悲欢?鱼的快乐是自由嬉戏在水中,人的快乐是能够自然生长在世间。我们不需要迎合别人改变自己,无论在什么样的关系里,做自己就好。如果绞尽脑汁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那就和“自在”背道而驰。
庄子讲的第三条鱼,是“江湖之鱼”,出自《庄子·大宗师》。
讲的是庄子有一次经过一块干涸的池塘,两条小鱼暴露在陆地上,它们互相吐唾沫湿润对方的身体,以维持生命。于是就有了个成语,叫作“相濡以沫”,现在经常用来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不离不弃。
我们现在看到这个成语,会觉得这份感情很是难得,可是庄子才不这么认为,他对着小鱼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你俩别在这里互相煎熬自我感动了,赶紧趁着一场大雨,到江湖里去自由自在地生活吧!
——《古诗词里的快意人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