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F-Hydro, 图片来自美国国家大气中心WRF-Hydro模型网站 @莞云
1.1简要历史
WRF-Hydro建模系统提供了一种将水文模型组件与大气模型和其他地球系统模型体系进行耦合的方法。该系统旨在可扩展,并基于模块化FORTRAN90体系结构构建。该代码还针对分布式内存并行计算应用程序进行了并行处理。 WRF-Hydro的5.0版中包含了许多用于陆地水文汇流的物理过程的选项,但也鼓励用户添加其他新的组件来满足他们的研究和应用需求。WRF-Hydro的初始版本(最初在2003年被称为“Noah-分布式”)包括一个分布式的三维,可变饱和的地表和地下流动模型,之前的原始代码,是基于称为基础陆面模型的“Noah-分布式”。最初的目标(动机),是为了水文气象的应用,需要考虑增加陆面变量和通量的复杂性,并提供物理上具有一致性的陆面通量和河道流量的信息。因此模型需要在一维Noah陆面模型中嵌入地表汇流,以及随后的河道和水库汇流功能。
Gochis和Chen(2003)在文章中描述了在Noah陆面模型中地面径流和地下饱和流模块的原始实现。在这项工作中,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子网格分解-聚合程序,将地表水文条件从“粗略”解析的地表模型网格映射到更精细解析的地形网格,从而能够充分解决主要的局部景观格局,该格局将对陆面水汽进行重力的重新分布。从那以后,对Noah分布式模型进行了许多改进,包括各种二维(在x和y方向)或一维(“最陡下降法”或所谓的“ D8”方法)坡面汇流的可选方案:一维的网格的水动力汇流模型,水库汇流模型,两个基于河道的水文汇流模型,以及一个简单的经验基流估计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