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小悟

国学大师

季羡林先生在中国的文坛上是一颗耀眼的珍珠。他的这本《人生的境界》收录了他的多篇人生感悟,有些是给一本书写序之人生随想,有些是他的述怀之八十九十岁月,有些是他向死而生的浮想。人生多悲欢,珍重生命的人,会寻求一种较合理的人生态度。虽然先生已经远去,就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读季老的文章,如此,甚好。

001人要有越活越谦虚的境界
与大千世界比起来,人就像沧海中的一粒尘埃。库尔茨说到,"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时时刻刻都在学习的人比比皆是,以所学充实生命的瞬间,等同于你把别人的生命也体验了一次,所以并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自满,妄自菲薄的。


季老的文章处处体现了人要有越活越谦虚的境界。他没有研究过的文化,没有涉足过的领域,在提起的时候都是谨言慎行的。如同他在《人生漫谈》一文中提到,"我从未敢以作家自居,我舞笔弄墨七十余载,始终认为这是自己的副业。"如此之谦虚,更让人尊重。一个人成就越高,影响力越大,反而越是谦虚。这些都不是刻意去做出来的,而是把自己的位置摆低一点,抬头你才会发现周围的世界如此之大。


一颗心装满了东西,就塞不进其他的感悟,两只眼模糊了泪痕,也就看不清身外的事物。何不让自己谦虚一点,好学一点,得到的更多。


002人要有越活越豁达的境界
你不是他,他也不是你,你就是你自己。蒙田(法国文艺复兴后期人文主义思想家)说过,如果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它就会在想象的旷野里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人有七情六欲,每天有想法是正常的。有些人上一秒还停留在一个念想中,下一秒他又衍生出许许多多的想法来。想太多,扰乱了心智。


季老每隔几年给自己的岁月写述怀,从八十述怀,九十述怀,到九三述怀,九十五初度。他是在跟自己的岁月告别,帮助自己理清岁月留下的痕迹。总是自嘲,能活到这个岁数,已经是排着队在去八宝山的路上了,还有什么看不清道不明的呢?于是乎,在《我的座右铭》一文中,陶渊明的诗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此便是文章最精彩至极的部分,也是季老向我们极力推崇的豁达境界。人生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不去喜好它也就不惧怕失去它。到了该到的时候就到了,想来想去增添无谓的烦恼。

说的不就是当下许多人的心态问题吗?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003人要有越活越明白的境界
既然谈到了生,就不可避免谈到死。这个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生不息,死而轮回。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世界上但凡有生命的物体,终有归去的那天,也就回到了根本之处。人生之路大都不尽相同,最后的结果却都一样。


以往大家对死都避而不谈,有所忌讳。但季老豁达的心态,明白人终其一生,还是避免不了一死。与其结果都一样,不如在人生之路中做些有价值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季老在《死的浮想》一文中写到,"正常的东西往往富于不正常之中,我虽已经痴长九十二岁,对人生的参透还有极长的距离。"十年的浩劫,季老已经"死"过一回,所以他豁达了。看似平常的事物,往往不平常,向死而生,犹见此心。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这么困惑了。


越活越明白,是一种进步的表现。对人对事看得透,即使附上些许代价,也是值得的。明白了,也就看透了,看透了,也就想通了。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也许你会说,我要是到了季老这个岁数,也会有这么豁达的心态。可是我现在没到,我要尽情吃喝玩乐,享受人生。孩子,今天我们读季老的文章,不是让你在膨胀的社会里纸醉金迷,抓住一切机会及时行乐的。而是让你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我时,一蹶不振时,看看季老的文章,问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一点小小的感悟,本书值得反复回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了一部电影,是黄渤赵薇的寻亲电影,酸甜苦辣,人生百味; 看了一个故事,是我们身边人年轻时候的故事,感触颇深,具体...
    Transnet2014阅读 351评论 0 5
  • 早年练字喜欢颜筋柳骨,大唐盛世的国威激励着那颗年轻的心。经历了一番岁月的无情洗礼,我才知道自己早已并不年轻,对那...
    白陶bt阅读 211评论 0 0
  • 越来越觉着人活着就是从这一个坑跳向另一个坑,在外面的时间少之又少。就是不停的跳坑!要想解脱,也许死亡才是真正的解脱。
    忧伤女孩阅读 136评论 0 0
  • 今天的我觉着遇见你是我人生最美的时光
    英伍阅读 191评论 0 0
  • 说是体验,不是说没来过机场要体验机场。是体验了从换登机牌开始就各种不顺,到最后上了飞机又因飞机故障被赶了下来...
    028黄小丸阅读 13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