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教我的写作武器:从逻辑思考到文案写作》是由高杉尚孝根据在麦肯锡管理咨询管理公司时经验所得著作的。详细介绍了商务文案的写作技巧,让你提升写作技巧,增加逻辑性的一本书。
高杉尚孝曾任职于麦肯锡、美孚、摩根大通等世界一流企业,并在美商咨询顾问公司担任常务董事。他还著有《解决问题的理论》《压力管理的实践理论》《交涉实践理论》《逻辑思考与交涉技术》等书。
本书将会介绍的关键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区分信息的种类
2. 下结论的方法
3. 如何抽象化
4. 如何在句子中用逻辑接续语来表达完整意思
5. 如何运用具有个人特色的高杉法来发现问题与设定课题
6. 如何使用scqor故事展开法来铺陈故事
7. 落实格式的方法
第一章: 信息
借由主语与谓语的关系而形成的意思表现(即句子),全部都算是信息。信息是构成商务文案的零件,可以把写文章看作是组合信息零件。
1.1 信息的分类
信息分为两种,描述信息,规范信息。其中描述信息又可以分为记述信息,评价信息:
记述信息:表示事物的状态,类似于陈述事实。不包含判断好坏的信息
评价信息:由个人对事物的判断,表达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好坏。
规范信息:表述要求事务应有的状态,或者人该采取的行动。如提出提案、建议等。通常以“应该怎么样”,“应该怎么做”的形式表现。
1.2 记述信息可能被误认为是评价信息
例如:
1. 这个瓶子耐用度高。
- 这个语句是记述信息,耐用度高有时候并不一定是带来好的结果,例如这个瓶子如果是一个待掩埋的废弃物,对于这种情况耐用度高反而不好。
- 而改为: “这个瓶子因为很耐用,所以是好的瓶子。”,就变成了评价信息。
2. 东京塔有高度的设计感。
- 这句话也属于记述信息。人们很容易联想:因为有高度的设计感,所以好,从而认为是评价信息。但本身句子是属于记述的,并没表示出好的意思。比如对于建造者来说,因为高度的设计感可能带来了更高的建造难度,建造成本。
- 改为:东京塔的设计感很棒。 这句就是评价类。明确的表示出对事物的好坏判断。
评价条目与评价标准
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中,把记述信息读成评价信息;或者反过来认为自己传递的是评价信息,但其实是记述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评价与记述之间存在着连接二者的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
举例来说:
如果我们说这个引擎马力有250马,如果解读为“这是一个很棒的引擎”,那么其中存在着根植于我们内心价值观中的评价条目:“引擎性能的好坏是由功率决定的”,以及评价标准“250马力的功率算是非常高的,足以被评价为一部好引擎”。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接收者能够快点做出评价,换句话说,希望让他自己推论出具有说服力的评价信息,那么我们只要配合对方的价值观中的评价条目和评价标准,传递出记述信息,就能够有效的达到目的。
我们以钻石为例,当你购买钻石的时候,为了让你能够判断出钻石的好坏,销售都会先跟你普及钻石的评价标准:重量,净度,色泽,切工。选钻石时候再给出评级已经证书类型,你自然就能判断出这个钻石的好坏,比销售直接告诉你更有说服力。
1.3 评价信息可能被误认为是规范信息
例如:
为了恢复本公司的业绩,拥有xx技术是必须的。
这个信息是属于某种价值观或某种评价标准所做出的结论,而且告诉我们xx技术是必要且重要的,是能够恢复本公司业绩的,也就是说这个技术好,所以属于评价信息。
行动原理
为什么评价信息会被当成规范信息?因为评价信息里面潜藏着连接评价与规范的行动原理。
我们继续以“为了恢复本公司的业绩,拥有xx技术是必须的。”为例,进行说明。
本公司如果欠缺xx技术,那么业绩会持续低迷,而业绩持续低迷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当问题很严重时,应该所以人都会觉得应该解决问题。就是基于这个行动原理,大家才会把原来的评价信息链接到规范信息。
偶尔使用行动原理,使得评价信息变为规范信息问题不大,但如果滥用行动原理,大量使用“必要”,“不可或缺”等字眼,会让读者感到不耐烦。
1.4 文章的主题
主题和信息一样,都是逻辑表现力的核心概念。信息是指传递者想要“表达什么”,而主题则是传递者对于“关于什么”的表达。
主题限制了信息可以展开的范围,但主题不是信息。主题尽量不要写成一个句子。它应该跟信息有条理的分开使用。
从信息推出主题,切勿太泛。如果为了包含所有内容而将主题设置的太泛,反而会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