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 游』武夷笔记② 朱夫子的水帘洞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的武夷山之旅是从水帘洞开始的。

初听这个名字,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大概都是《西游记》里的花果山吧,我也一样。去到那里的路上,我就一直奔着洞和水帘去想象的,当然,如能见到猴哥和他的孩儿们自是更好的,只是那样的热闹与这里的静谧多少有些不搭。

那道风景藏在一条狭窄的山谷里,山谷两侧远近的山峦不巍峨,也不峻拔,都有着丹霞地貌所特有的景致。座座如巨大的顽石,披着苍劲的紫红色外衣,山都不高,多数仅有一、二百米的高度,但又都有着直上直下的陡峭石壁,和平缓憨憨的被丰茂植被覆盖的山头。

那些山在形态上比不得三清山再或是黄山那样的奇丽多姿,峭拔也比不得华山那样的高耸险峻,然而那山却是清秀的,有着小家碧玉的俏丽,有着舒缓的流畅感,有着一种难以说出的韵味。那韵味,或便是那山,那林,那流芳的气息,那潺潺的水音合力塑造出的一个结果,它是那片山林的气质所在。

进入山谷不远,有一条岔路,可以穿越一片梯田一样的茶园上山。

初见那大片的茶园是让人惊喜的,然而茶在武夷是再寻常不过的植被了,以后的路上,会遇到许多的茶园。对了,武夷流芳的气息,也是会被记录在那一小片一小片的茶叶之中的,你在武夷可能不会觉得,然后身处山外,泡上一杯武夷岩茶,在那脉脉的茶香中,定是能找回一丝丝那山的味道的。



穿过茶园的路,最终通到一堵高耸的赤岩崖壁前。那崖壁也如武夷的其它山一样,并不高大,只一百多米的高度,当然这高度对于一个站在山脚下的游人来讲,那是足以让他感到高耸的。那山也是直上直下刚硬的陡峻,那是不浪费一点角度的排山倒海直逼过来的陡峻。古人称绝壁为“危岩”,我想那位古人一定是站在绝壁之下,以仰望的视角来观察绝壁的。以前我以为那是对山上落石的担忧,而今走到绝壁之下,我似乎才明白了古人的感受。那其实应是绝对渺小仰望绝对高大的一种压迫感,刚刚说了“排山倒海”,而那山,就在即将崩溃前的最后一刻凝固住了,而它的下一刻,就应是“山崩地催”。

如今,清晨柔和的阳光,就映照在那危岩的崖壁上,让那崖壁如大屏幕般地泛起了有些夸张的金黄色。这里便是水帘洞了,只你会诧异,供齐天大圣们钻进钻出的洞在哪里?

或许你会失望了,因为这里没有那个你所理解的洞。但或许你又是幸运的,因为你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的洞天,它叫做唐曜洞天。

武夷山有七十二洞之说,水帘洞或许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处。刚刚看到的那座危岩崖壁上,有一线细弱的水流从岩顶飞泻而下。那水流太细弱了,叫它瀑布,或许都有些勉为其难。不叫它瀑布,但它却又如瀑布一般地垂泄着,只是太细弱了,那水流根本跌不到底端的水塘便被风给吹散了,化成了雨。就像我在雁荡山所见的大龙湫,也是在即将到达崖底的小潭前化成了雨。只是单级落差达197米的龙湫瀑布化成了中雨,而这个也有百米高度的水帘瀑布化成了小雨。

别说,那倒真是一个水帘,雨做的水帘,稍大些的风,就能把那场雨带走,洒落在水塘边芭蕉树的肥大叶片上,敲出鼓点般的节奏。也有过往的导游,会坏笑着鼓励游客们去转转那个池塘,以得到一些额外的幸运。当不知情的人们虔诚地默念着自己的心愿转圈圈时,狡猾的风就登场了,忽地大了一个方向,将池塘上的小雨吹上了岸,于时溅起“善男信女”们一众快跑着的尖叫。这是从天而降的幸运吗?显然人们并没有做好接收它的准备。



好了,水帘有了,那洞呢?洞就在崖壁上。

那个陡峭的崖壁在山腰处就开始下凹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类似于“厂”字型的空间,这就是那个洞了。是的,是有些匪夷所思,当我反复确认那座山上没有洞了,我才接受了这一结果。

其实洞的定义就是,大型物体贯穿或凹陷深入的部分即为洞。我们通常理解的洞,多是贯穿或深入的,它们多是隐蔽的深藏于山中的。而这个洞却是袒露着开放着,它更着重于定义中的“凹陷”。不过洞在上古时,是要做古人的居所的,它首先必备的功能便是遮阳避雨,而这里斜倾的危岩正好如帽檐般满足了这些基本要求,况且这里更为开阔,住上十几口人应是不成问题。

看来还是我狭隘了,想象中卡通版的孙悟空,瞬时便红着脸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便是宽衣博带、满腹经纶的老夫子,冲着我狡谐地眨了下眼睛。文化,让这山都有了孙猴难以落脚的境界。

前边说“洞”是经常被古人用来做“居所”的,而眼前的这个洞,就好巧不巧地蛰居过一位古人。他是南宋时的学者,叫做刘甫。这位刘先生或许您不太熟悉,但他有位同学或许您就太熟悉了,他就是朱熹,朱夫子。

朱熹于南宋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出生于如今的福建尤溪。他年少聪颖,五岁入学,能读《孝经》。朱熹十三岁时,父亲朱松去世。老父临终前,将朱熹母子托付给了崇安好友刘子羽。于是朱熹便在父亲去世后,随着母亲来到了崇安,这个宋时的崇安,便是今天的武夷山市,如此朱熹的人生也便幸会了武夷山。



您可不要小瞧这样的一次幸会,它使得源远流长的闽学,从此蔚为大观,并改造了后一千年的中国文化面貌。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教授曾语出惊人,“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或许有人会说,蔡老对朱熹的评价过高了。但个人认为,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缔造是同样重要的,孔子是周礼文化的集大成者,他是传承者,也是将周礼融会贯通、圆融一体、再此塑造的重要人物。

同样朱熹也是,孔子学说历经孟子、董仲舒等一代代先贤传承,到北宋由周敦颐、张载、二程等大儒结和佛道重新打造而激发出宋代理学,最终在南宋诞生出朱熹这样集宋代理学之大成的一位核弹级的人物,他的学说您可以先放在一边,仅看他的影响就能知道他的力量。朱熹取《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他做的《四书章句集注》,在元仁宗时期被钦定为科举考试教科书,明清一直沿用,这足见其对我国及东亚地区的深远影响力,那是犹如文化脊梁一样的存在。

程朱理学来源于二程的洛学,壮大于朱子的闽学,而闽学的重要策源地,便是福建武夷山。如此,风光秀丽的武夷山也有了与泰山在文化上比肩的高度。1999年,经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通过,武夷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与泰山一样,成为了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好了,还是先在水帘洞里,回到朱熹的青少年时代吧。

要说朱松的好友刘子羽,那是真仗义,他不负老友的临终嘱托,待小朱熹如子侄。请了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来教育年轻的朱熹,他们分别为刘子翚、刘勉之和胡宪。而前边所说的,蛰居水帘洞的刘甫,便与朱熹一道师从于屏山先生刘子翚。

水帘后,有高高的石台,石台上贴着崖壁建有一座高大的木屋,当然了,您不要指望那里还会有宋时的遗迹,那里现在是三贤祠。


三贤像


三贤祠正中,便是朱熹的老师屏山先生,介绍中说,先生携朱熹和刘甫在水帘洞讲学数载,病逝后,邑人为了纪念他在此建了“屏山先生祠”。朱夫子饱含深情地为老师题匾,“百世如见”,似乎是在说着先生的学说不能泯灭,相隔百世,依旧相见如新。

如今那个“百世如见”的匾额依旧高悬在中堂之上,匾两旁的金柱上所挂的楹联,也是朱熹题写的,“理穷诸史道溯洙泗,学冠全经教渊二程”,这里说的是闽学的渊源脉络,“洙泗”是孔子讲学的地方,那是儒家的根本,“二程”的洛学是闽学由来的根源,尽管他们隔着几代人,我们后世依旧将朱子学说的称为,“程朱理学”。

三贤祠的另外两贤自然是朱熹和刘甫,他们是一对儿发小一样的好友,曾一起面对这片山水,在老师座下明经辩理。我看介绍中说,刘甫终身不仕,老师去世后,他便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在这水帘洞下继续讲学,因而亦被邑人尊为如朱熹一样的贤者。

介绍中说,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五十岁的朱夫子和高足蔡元定等人曾应刘甫之邀,重游水帘洞。朱熹手书纪游,题刻至今仍保存在水帘洞的崖壁上。我很想学习夫子的游记,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那篇“纪游题刻”。

不过无意中,我却在网上搜到了一首,朱熹写水帘洞的七言绝句:


水濂幽谷我来游,拂面飞泉最醒眸。

一片水帘遮洞口,何人捲得上帘钩。


我不知这是夫子什么年岁时写下的诗,不过看到其中的“拂面飞泉”,还是让我会心一笑地想起,那个天降的幸运。

说到“题刻”,未来来武夷的朋友,一定要多加留意那山上不时出现的摩崖石刻,它们多为国保级文物,同样是武夷山的一大亮点,其中武夷山最重要的一类刻石,便是“朱熹题刻”。



水帘洞崖壁上有着大片平整的石面,爱题刻的古人自不会让那里空闲着。三贤祠旁再上一层石台,便有大量的摩崖石刻,不过很遗憾,我没有找到“朱熹题刻”和那篇“纪游题刻”,那上边的摩崖石刻多是清代的。其中最醒目的一处刻石,还是与夫子有关,那便是光绪年间壬午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所题写的,“活源”二字,不用想,那自来于先生的那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说这“活源”二字题刻,也是很出彩的,因为它是清人的篆书。清代中晚期的篆书,在邓石如、赵之谦和吴昌硕的带领下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艺术高度。这光绪年间的两个字,虽不出于传统的大师之手,确也深得笔意,被铭刻在这片山水之间,与有荣焉。

其下再有的一幅楹联也很生动,“今古晴檐终是雨,春秋花月一联珠”。想这水帘洞却也神奇,不知道它是宋时的大儒们思辨出的一个结果呢?还是原本就是他们思辨的一个缘由?

站在高台凭栏眺望,眼下是湿漉漉的芭蕉和“终是雨”的水塘,池塘边依旧有游人在热闹地转着圈圈,依旧不时会被天降的幸运砸出惊散的欢笑。再远些的山坡上,是梯田一样绿油油的茶园,这时间已经有茶人在劳作了。这里高大的崖壁与三面低矮的山坡,将这里合围成了一片葱茏快意的小天地,那真就应是一“洞天”了。

不过想着年少的朱熹曾与小友们一起在此好奇地张望着世界;想着年老的朱熹曾与老友们一起在此怅惘地回忆着过去,我顿时又觉得这片“洞天”有了几分鲜活。

它不再像仙家的洞天那样的清冷,它有了人间的烟火,而一个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思想,就曾在这里学习着、成长着、孕育着。

“不急,不急,多给他些时间,让他多些童真,多些快乐,多些思考吧”,身后的青山,默默地说。


水帘洞和三贤祠


----------------------------

我是云行笔记,在此潜心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让我们来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武夷笔记》全集(待续):

『云 . 游』武夷笔记① 初到的尴尬

『云 . 游』武夷笔记② 朱夫子的水帘洞

『云 . 游』武夷笔记③ 徒步,章堂涧

『云 . 游』武夷笔记④ 探秘,大红袍

『云 . 游』武夷笔记⑤ 遇险,一线天

『云 . 游』武夷笔记⑥ 美哉,九曲


《嵩岳笔记》推荐阅读:

『云 . 游』嵩岳笔记③ 少林,少林

『云 . 游』嵩岳笔记⑨ 忧伤的顶峰

『云 . 游』嵩岳笔记⑾ 我是天文爱好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