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在昨天拉开帷幕,开考的第一科自然是不受重视的语文,因为数理化深奥晦涩,政治太过敏感,历史已经定型,地理耳闻目睹,所以,人人都能指手画脚的“高考作文”就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
山西省考生使用的全国一卷(还包括河南、河北、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的作文是漫画题材,画面内容有两层:1、两个孩子,左边一个满脸笑容的孩子双手展开一张获得100分的试卷,脸颊上有一个赞美的唇印,右边一个愁眉苦脸的孩子双手展开一张获得55分的试卷,脸颊上有一个巴掌印;2、同样两个孩子,左边的孩子第二次获得98分,垂头丧气,脸颊上有一个巴掌印,右边的孩子第二次获得61分,喜笑颜开,脸颊上得到赞赏的唇印。
这幅漫画,必须进行上下、左右比较读图,才可辩证地理解漫画的寓意,即讽刺了科学的学习评价标准和先进的人才教育理念的严重缺位。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人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漫画中两位小孩,背后站着的是不同的家长,但却有着趋同的教育理念。我们通过漫画看到,左侧同学考试满分,就受到奖励,稍有下滑,便被责罚;右侧同学,不及格时受到责罚,但稍有进步,就受尽恩宠。这显然是唯分是从、急功近利的教育体制及只准进步不许退步的错误教育心态在作祟,非常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与人才的培养。
其实,漫画类作文并不新鲜。近的来说,2010全国I卷就是漫画类作文“猫不吃鱼”,远的来说,1983年高考作文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
漫画作文只是换一种启发你作文立意的形式而已,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比较而言,其实跟文字材料类的作文审题差异并不大。由实(材料、漫画)到虚(哲理),再由虚(哲理)到实(生活现象),再由实(生活现象)到虚(生活感悟),这一构思的基本路径和需要考生具备的基本写作素质也没有改变。
相比较2015年高考作文“女儿小陈通过微博私信举报父亲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打电话”的书信体作文,在情与理、情与法的层面上纠缠不休,令人难以取舍举棋不定,今年的高考漫画作文从批判应试教育体制的“唯分数论”入手,让考生们觉得漫画材料更接地气、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有话可说。
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了,我们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军事民生等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比较发达的文化氛围,使每年高考时,不少人对高考作文大肆“吐槽”,今年也毫不例外,昨天高考语文刚刚结束,网上就奏响了一曲交响曲,“嘈嘈切切错杂弹”,调侃恶搞一浪高过一浪……
“《我和同桌的恩怨》。有一次考试我考了55分,看到同座考了100分,激动的亲了他一口,结果他打了我一巴掌。后来我同桌看到我考了61分及格了,不挂科了,激动的亲了我一口,我一想:上次我亲他被他打了,不行,不能亏!于是,反手就给了他一巴掌!”
“《我该用什么洗发水》。为何学习好只有六根头发,学习差却乌黑浓密好头发。这深渊的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洗发水广告的无缝植入,还是考试院私相授受。这一切的背后,到底折射了什么洗发水……”
今天,微友们在微信圈里疯狂转发了很多有关高考作文的调侃性文章或图片,有的读后令人掩卷深思,有的读后令人捧腹不已,不禁想起1979年,我初入和顺一中上学时,经历的有关作文的趣事。
大概是一次高中年级的期末考试,作文题目是《学校见闻二则》,那时候的学生文化水平很差,不知道“见闻”二字的意思就是“看见的、听见的”,本来很普通的一个作文题目,出题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们写一写校园的所见所闻,或好人好事、或逸闻趣事等,非常贴近校园生活的一个题目,没想到收回考卷却出现了几篇这样的作文,情节和结构大致雷同:有一天,在校园里散步,见到了敬爱的“闻二则”同志,该同志身材高大,长着络腮胡子……开始是语文老师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们,千万不能让“闻二则”同志死灰复燃,接下来,几乎全校的各科老师上课时看到有人昏昏欲睡的情景,都要在课堂上提起大胡子“闻二则”同志,以此来驱散周公的诱惑,“闻二则”同志也就成为全校师生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并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
2016高考已经尘埃落定,高考漫画作文的“两个小孩、四个分数、两套巴掌印和唇印”等元素都将成为2017届高三老师写作教学的重要话题,并持续到来年的高考。不管高考作文的形式如何千变万化,但写作的规律却是一成不变,那就是善读书勤思考漫观察多练笔。
高考作文,让我欢喜让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