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族工业创业家学“知行合一”之五

“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横”。

       陈寿廷在济南最后两场精彩的商业对决分别是与骄傲自大的日本人和从律师转行开办染厂的訾家。最后日本人心服口服带着惭愧离开市场,訾家在这次的竞争中也失败掉了。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军,凡事不密则成害”。从这里我们可以学习到,做事情应该考虑周密。做事周密并不是我们今天一拍脑门说“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我做事情要周密起来”就能做到的。这种能力需要不断的积累。

        有一种成长模式叫“工厂模式”,就是在做一个大规模工厂化制造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如何一下子做好,而是通过今天修改个零部件,明天增加一点光线的亮度,逐渐将生产优化下来的。这种模式同样也可以迁移到个人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天进步1%不难,但坚持每天进步1%是困难的。

       在行动中不断的改进,这个思路对我们来说也同样重要。就比如写作,如果我们要等到具备了好的写作能力再开始,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开始,而是需要不断在行动中试错和调整。

        刚开始我们写作时,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后来我们通过读别人写的内容开始为自己写作定下原则,只写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后来我们发现写作和写书一样,有三个“秘密”:

一、5年不害臊法则(出一本书,至少要立住5年。5年以后和同类相比,要不害臊)。这个法则对于我们练习写作的启发是——写作一定不是随笔写出来,一定是要经过思考并且对别人是有价值的,甚至这个价值可以持续很长的时间;

二、要解决问题,宁可不要系统。尽最大可能的,让自己写出来的内容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

三、认知的海拔。大众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山峰。自己要在这个山上找一个海波里立一个亭子。因为我们永远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另外,我们应该意识到写作是一个“细节——句子——段落——框架——主题”的多层结构,最好的写作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但是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不小心掉入低水平勤奋的陷阱中。

       使用“工厂思维”,一点点的调整自己的行动,并坚持每天1%的进步,一年便会有37倍的惊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能感受到类似这样的苦恼:很不开心,突然很焦虑,急躁不安,但是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有时候像患了忧...
    小五是个好少年阅读 732评论 15 19
  • 她坐在楼沿,乱按了一个号码,对他倾倒最后的苦水:被上司侮辱,还以录像作为威胁勒索,已经没法活下去了。“X经理?我认...
    洞庭府君阅读 456评论 0 6
  • 我想念,十九岁的你。不过,如果我居然想念十九岁的你,那应该说明,现在你已经不在我的身边了。只是,幸运的是也许你还在...
    歌路宽阅读 264评论 1 0
  • 栾基松18:54 · 字数 326 · 阅读 4 · 随笔 六项精进打卡格式 姓名:栾基松 日精进打卡第2...
    栾基松阅读 21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