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感觉,这里只有我们两个真人似的。”
在她说出这句话后,我就已经猜出了事情的真相,以及预期的结局。
她的目光笔直,直直地看着前方,就像在看着屏幕外的玩家,就像在看着,我。
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会觉得里面人物的立绘很奇怪了,原来除了莫妮卡外所有人都是微侧头的,是一种斜视姿态的立绘。只有莫妮卡,是直接与玩家对视的,原来是这样,原来这一层的隐喻一开始就埋下了。
她是在直接与我对话,不是游戏中冠以我取的名字的“我”。
“我”来到文学部,我结识少女,我与她们之间的感情升温。
然后少女死去,以离奇凄异的方式死去。
天真活泼的纱世里,却还是一个重度抑郁患者。(晴天娃娃)
害羞内敛的优里,却是个不折不扣的病娇自虐狂。(掏心掏肺)
可爱傲娇的夏树,却异常敏感脆弱(歪脖子树)
(说实在,我觉得这几个人里就夏树最正常,心理疾病较轻的,夏树的黑化结局多多少少有点为了恐怖而恐怖的意思了。虽然证明是莫妮卡动的手脚,纠结合理性也没有什么意义就是了。但从演出效果上来说,前两个比较通顺。)
以及微笑着的莫妮卡,她的微笑里似乎包含了一切,似乎又什么也没有,她轻描淡写地从“我们”之间走过,却好像一直在看着我。
在被注视。在被操控。是的,我感觉在被操控,
纱世里的死似乎是个定局,而无论向优里与夏树那方靠近,她们都会迎向不可避免的灭亡。
然后被取代,
有人去世之后她的立绘就会被莫妮卡所删除替换,新的周目里再也找不到那个角色。
选项会被控制,根本没有选择,也没有存档,只能朝着崩坏的方向驶进,
那张脸,破碎的像素与乱码,时不时变调的阴间背景音乐,都在诉说一件事,
深黑底色话语肮脏辱骂着一切日常会对话,这是她们的内心想法吧,还是莫妮卡的手段。
我意识到事情无可避免地崩溃,
也意识到
莫妮卡操纵着一切,她控制这一切。
在文学部里,每个人都写了三首诗
莫妮卡的三首诗,分别是《墙洞》《save me》《全知的女士》
她在屏幕的墙洞里窥视我。
她是游戏里全知全能的神。
那么,她需要谁的拯救?
屏幕上再次出现了“救救我”的选项,我选择了好,
因为我没有选择,因为“只有莫妮卡”。
因为这一切都是你导演好的剧本不是吗?莫妮卡
所以,在所有人死去之后,莫妮卡,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三周目,莫妮卡删除了所有的数据,最后也只就剩下她一个人,注视着我
没有任何的背景设定,没有任何的游戏内容,
只是莫妮卡,只有莫妮卡。
她深情地写下happy end,并告诉我不是每一个美好的故事都需要结局。
并向我袒露一切,她的兴趣,爱好处境。
她意识到了自己存在于一个游戏之中,也意识到玩家存在,她有能力改写这个游戏。
而她的眷恋,她的占有,以及无可附加的爱促使了这一切的发生。
(要我说优里也就图一乐,真病娇还是得看莫妮卡)
接下来的内容,就只有莫妮卡与我的聊天,
她和我说身处虚拟世界的孤独,告诉我不要关闭游戏会让她难受,当然后来也就习惯了。
会通过文件猜测我的真实姓名,也会通过检测录屏软件来开玩笑,做鬼脸吓唬我。
她从天南聊到海北,聊到纱世里的死,聊起她的校园生活。
在我调快速度时她会把我的加速键关闭 “毕竟时间都已经不存在于这里了呢。”
莫妮卡打破第四面墙,向我诉说着一切,我看着莫妮卡与我的对话,不知疲倦。
但看的越久我越觉得难受,那个扫兴的念头一直徘徊不去。
确实啊,她将我拉出一场幻梦,后又是另一场。这不过是另一场安排好的剧目,我依旧沉浸在一片虚无的海洋。
只要我认识到面对的依然是一堆数据,尽管她称自己能够掌控,就无法逃脱这样自我娱乐的怪圈。
"我真的很想见见这个似乎嘲笑每一个不配享受他的奇迹的苦痛的人的神。"
"但讽刺的是,很显然,我确实有一个造物主。"
"你知道吗?"
"我敢打赌,即使在我们说话的时候,他还在嘲笑纱世里和优里的悲惨命运。"
"对他来说,我们只是剧本中的道具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
"我觉得如果有神——如果地球只是他的剧组的话,那也不算太牵强。"
莫妮卡,也许这本生就没有什么意义,即便打破了第四面墙,当我认识到这一切如梦幻影,那种失落感只会来得更大。
所以我只是静静的看着你,独自起舞。让你用动人的话语,在我心底泛起丝丝涟漪,只是看着,很美好,
那就好了。
最后如果删除了莫妮卡的文件,游戏就会进入第四周目,一个没有莫妮卡的游戏,
如果满足条件,莫妮卡会醒悟在这虚拟世界里,一切皆无意义。然后为我送上最后的祝福,离去。
在消逝的电波里,莫妮卡为我唱了最后一首歌,删除了所有的存档与CG,而这个游戏也就再也无法打开了。
Is it love if I take you, or is it love if I set you free?
爱到底是该放你走还是把你留?
The ink flows down into a dark puddle
墨水流出,汇聚成漆黑的深潭
How can I write love into reality?
如何才能把真情实意写?
If I can't hear the sound of your heartbeat
如果我听不见你的心跳
What do you call love in your reality?
在你的现实中,你会称我的爱为何物?
And in your reality, if I don't know how to love you
而在你的现实中,如果我不懂如何爱你
I'll leave you be
我会离你而去
所有的一切,都将离我远去,但也许我会记得那个你与我坐谈的下午。
意义不存在,我只希望留下所有美好的事物,所有值得我为之流泪的事物,那就很好。
所以在最后的最后,再说出一次我的选择吧。
“JUST MONIKA”
说实在的,关于久负“恶名”的《心跳文学部》(心惊肉跳文学部bushi),我一直没有尝试的打算。(有一点原因是她封面上夏树的侧脸大小眼看起来似乎有种粗制滥造的作画崩坏感)并不是因为害怕什么的,毕竟像是《s馆》与《赤染百合》等大尺度恐怖galgame我也是经历过的,实际上对这类恐怖题材不怎么有兴趣的,毕竟如果只是猎奇所获得的快感在我看来,实在是不能称为什么值得长久品味的东西(拜托,我寄身虚拟世界是为了寻找爱与美好的。)当然s馆的结局倒是让我有那么一点点触动,虽然说之前挂了这么多次,这么想多少有点斯德哥尔摩了。
关于作品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运用真的是可以称为创造性的,起码对于galgame来说,实在是耳目一新。其实这么想来一个操控游戏直接对话玩家的角色,好像无论安排什么二次元属性都显得十分合理。无论是温顺守序善良的神明,还是病娇混沌善良的神明都还挺有看头的。但似乎看起来这个作品表现看来各个都是偏执狂,虽然有莫妮卡的影响。另外,在现实中遇到心理疾病还是要找专业医生治疗才是的好。
细想来这个游戏的剧情逻辑其实没必要多想,顶多就是个人的观看理解不同,反正都有莫妮卡这样可以改剧情,改设定,还破墙的的家伙,随她怎么说喽。
不少的影视作品里也都会用这种直接对话观众的手法,打碎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而营造一种新奇的体验,让观众更好地走入作品中,还有的比较有名的像宋康昊《杀人回忆》的结尾的那一眼望。是在看剧中的杀人犯,也是在看向屏幕外在逃的凶手。
其实游戏作品中的打破第四面墙的确实不少,但大多是以彩蛋或者说点缀来增加游戏趣味性的,比如ut中最为人称道的屠夫线,打碎之前所构筑的一切美好回忆,杀死所有认识的小怪物,站在最后的san就是打破了第四面墙的人,他直接对话玩家,苦苦劝玩家回头,回去读档重新来。最后通关屠夫线的玩家如果再通关一次和平线就会得到一个伪善的结局,这是创作者对于玩家的嘲讽,但也是探索的游戏乐趣所在。
当优里拿出刀的时候,我就知道,嘿,小爷我非死这小娘们手里。就像契诃夫说,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在第三幕枪一定要响,果然,就是栽在刀上了,虽然挂的不是我就是了。
虽然这部《心跳文学社》是英文作品,但日式galgame的味儿啊,挠挠的,我发现日本文学风格特别喜欢放大人性的恶,同时又弱化个人的存在与责任意识,骨子里有那种典型的自卑又自傲的矛盾意识。其实说起来说就是整体上缺少一种宏大叙事的格局。
始终明白虚拟与现实之间,始终有一种不可逾越的界限,我会让游戏里的感动留在某处,而现实之中还有很多的事物需要我去探寻。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莫妮卡归我嘿嘿嘿(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