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刘琐记》

          《唐刘琐记》

蛙声鸣夏夜,鱼影动荷塘。

板桥留明月,七妹说董郎。

雪霁烟火足,耕余翰墨香。

待到齿牙豁,归田邀同窗。

                        一一致唐刘

                  (一)

    本省兴化与东台两县搭界处有一小镇,名叫唐刘。此处河汊纵横,槐柳遍地,杂花生树,鸟鸣盈耳。登高遥望,宛然一个云烟氤氲的水乡胜地,瑶池仙境。

    唐刘古属海陵(今泰州)西溪镇(今东台),为镇西十八村之首。此处五六千年前由长江泥沙淤积而成,地势低洼,土壤肥沃,水草丰美,物产富饶。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便有先民生存。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封侄儿刘濞为吴王,建都广陵(今扬州)。广陵之东因地处高阜且傍海故得名海陵,西汉元狩六年(前117)建海陵县,领海安、西溪两镇。她曼妙的身姿兼容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

    西溪曾是历史上盐税的主要征集地,北宋时期的三位名相吕夷简、晏殊、范仲淹早期都在此做过盐税官员。县志载:"我邑独少宛马来,大泽茫茫不通陆。外人羡着桃花园,万钱争租一间屋。"西溪之民农耕渔盐,生活富足;西溪之地民风淳朴,宜家宜居。

  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灌溉泄洪、沟通水系、便利交通,挑蚌蜒河,后又筑南堤,挡海水南下。唐刘北蒲塘是蚌蜒河南岸一个著名的古渡口,由蒲塘口经唐刘东南闸口入唐戴河至姜堰奔靖江入长江,是从辽东、山东、苏北往江南的重要通道。清至民国,唐刘曾先后归属东台县、海安县、兴东县、溱潼县北蒲乡,1949年划归兴化,改称剑心乡(为纪念在蒲场口牺牲的烈士孙剑心),1956年始设唐刘乡,1958改为唐刘人民公社,隶属戴南团称唐刘营(兵团作战思想),79年重设乡,96年建镇,2000年撤并为张郭镇至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