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520变成了隐语,变成了爱情表白的节日,时代变化太快呀。
可我们老年人,却更怀念旧时的爱情表白方式——情书!
鲁迅先生的《两地书》,称许广平为“广平兄”,现在的年轻人能理解否?想到此,就借今天这特殊日子,讲一段民国爱情故事。
一,情书怎么写
作家沈从文,追求“张家四才女”中的张兆和,最好的“月老”,就是情书。
沈从文的情书,之所以会成为后世经典,在于从不一味只谈自己的感情,而是娓娓道来,像是在与张兆和讲道理。用平淡的文字,抒发丰沛的想象力,因而来感染并打动她。
他给张写的情书,几年都是“泥牛入海”,但是他毫不气馁。他甚至在情书里卑微地表示,他甘愿以做张兆和的奴隶为已任。他说,多数人愿意仆伏在君王的脚下做奴隶,但他只愿做张兆和的奴隶:“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他又用文人的想象力来冲击少女之心,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二,“门第”怎么破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著有《长河》《边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
张兆和,安徽合肥人,别名三三。现代作家。
沈从文一生,对妻子张兆和“爱之如命”。只是当年为了追求她,却是用心经年,情书不断,可谓持之以恒,煞费苦心。这也是当时人们最大苦恼之处——门当户对。
民国时期,是十分讲究“门当户对”的,但也不乏冲破门第,喜结良缘的例子。
沈从文只有高小毕业文凭,在老家湘西当过5年兵。当兵时喜欢过一个姑娘,还被她弟弟骗了1500大洋。后来,这个湘西“乡下人”闯荡大城市做了北漂,靠自学旁听成为一代乡土文学的新锐作家。
当时的沈从文虽已在文坛崭露头角,但来自各方的赞誉还没法让他当饭吃。他需要一份工作安身立命。后经诗人徐志摩大力举荐,他由北平南下沪上,在胡适任校长的上海中国公学教书,专门教授低年级文学课,算是有了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
教书期间,26岁的他,爱上了19岁的学生张兆和。他可能不知道,在中国近代史上,系出名门的“张氏四姐妹”,在知名度上仅次于“宋氏三姐妹”,被称为最后的大家闺秀,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
在门第极不般配的情况下,生性木讷的沈从文,向“千金小姐”张兆和展开了猛烈追求。当时除了文名渐响别无长物的他,追求爱情所能使用的武器——就是情书。
他最早写给张兆和的情书,都署名S先生,第一封这样开头:“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爱上了你!”无奈张兆和一心向学,未予理睬,将他和其他众多求爱者按先后顺序编成青蛙某号,搁在一边。沈从文是青蛙13号。从1929年12月开始,短短半年内,沈从文就给张兆和写了几百封情书,频繁到让张心生厌恶的程度。她选择了以保持缄默的方式予以拒绝。
情书石沉大海,沈从文只好请人帮忙,他想请王莲华帮忙,可王却并未答应,也许,在她看来,沈老师这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乡下人”,实在不该高攀高雅大方的张兆和。无奈,沈从文找到胡适诉说自己爱得艰难。胡校长却十分热情,他找来张兆和当面告诉她:“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张兆和却压根没给胡校长面子,坚称:“我顽固地不爱他!”
三,终成正果
1930年5月,胡适辞去了上海中国公学校长一职,沈从文也无法继续在此任教。他只好转到青岛大学教书。与心慕的女生就此别过,令他饱受单相思之苦。他能做的,仍只有一如既往地给她写情书。伴随着邮递员一趟一趟地送着只有去信没有回音的情书,时间到了1932年夏天。
这年7月,张兆和从上海中国公学毕业回到了苏州家中。得知消息,沈从文从青岛跑到苏州,来张家近距离接触。
他用一周时间多次拜会张兆和家人,还每天一早就来到张家,直到深夜才离开。但他的这番苦心,却仍未得到张兆和本人的明确回应。
只是张兆和的同期日记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他到如此地步,还处处为我着想,我虽不觉得他可爱,但这一片心肠总是可怜可敬的了。“可见,面对沈从文长达4你的情书轰炸,张兆和的心里明显有所松动。
回到青岛,沈从文加紧其追爱攻坚战:他给张家二姐张允和写信,拜托她帮忙成全,并托她询问张父对此事的态度。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父的答案在当年很开明:儿女婚事,他们自理。最终,张兆和没能招架住沈从文这几年的几百封情书的攻势。张允和去拍电报告知沈从文,机灵的她只发了一个字:“允”!沈从文自然能会意。可张兆和怕不保险,又去发了一条:“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发报员不解,张兆和说照发就是。据说,这是中国第一封白话文电报,这电报浪漫得有点发酸发苦,可也终成正果了。
与沈从文正式订婚后,张兆和只身来到青岛,在青岛大学图书馆找了份工作。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他们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他们的新居,是在北平西城达子营选定的一个小院。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爱情,那个时代“年轻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