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老师视屏里说到:要允许孩子摔东西,允许孩子发泄他的不满........我知道,我们家长要学会怎么教会孩子处理不好的情绪。对孩子而言,这是很重的一课。
经常听到父母或看护者说“真棒!你都没有哭,真勇敢”或者“别哭了,哭了就不勇敢了,这么大了还哭多丢人啊”。每每听到这样的说法,我都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难过了、疼了、委屈了、害怕了,就不能哭出来?为什么一个孩子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不棒、不勇敢呢?
难道,负面的情绪都是坏的,都是应该抛弃掉的吗?
不允许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他的情绪发展,特别是负面情绪发展一定会受到压抑。
如果你不允许孩子发脾气(处理消极情绪),不仅帮不上忙,反而会让孩子雪上加霜。孩子的消极情绪得不到纾解,会积压在心里。长期这样,会让孩子背上心理负担,不利于孩子人格的成长。
而且孩子在处理自己的消极情绪(如发脾气)中,孩子才能学会自我成熟,这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是发脾气带来的“战利品”;倘若孩子的消极情绪得不到释放,孩子可能会在“学乖”中,情商得不到锻炼,得不到提高,影响孩子情商发育。发脾气虽是消极情绪,把握好度,就能“顺势”变成孩子学会把控情绪的一种能力;走向社会后,这种情绪把控力,就会派上大用场,甚至“胜过高智商”。所以教会孩子处理情绪,对孩子非常重要。
情绪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一种能量。我们总希望自己能积极能不要忧伤与失望,忧伤与失望也是一种情绪,没有好坏之分,也是我们生命里重要的养分。
情绪没有好坏,只是信号灯,当我们产生了消极情绪,也应该去接纳它。消极情绪来了时,我们越压抑情绪越难受,堵不如疏。
前段时间,因为家里在的事特别多,工作压力也特别大,我在自己持续高能三周后,突然一下子就变得没有能量了,非常的低能,看事情很容易变成只有负面的视角,看到的都是不好的问题。
我十分的压抑,很想走出来,一个人痛苦的挣扎,却怎么都走不出来,感觉非常的无力,我不认可自己,觉得自己怎么一下子掉进坑里就出不来了,我十分的焦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越是挣扎,却发现如在泥潭一样,越挣扎就越是陷得深,越出不来。
在早上沉侵在这种感觉直到下午4点多,我突然有点想通了,我觉得:不管高能还是低能,我还是我,就当给自己充充电,我又不是死物, 我是一个生命体,像天有春夏秋冬一样,是可以变化的,我要允许自己暂时没有能量,要允许自己好好休息一下。然后我就想,我要做点什么事来让自己开心呢——我想到了唱歌,然后我就把车停下来,找一个没太多人的地方,开始唱起自己想唱的歌来——我带着沙哑的声音,去唱我一直非常喜欢的一首歌《天空之城》。
意想不到的是,我唱完这歌后,自己感觉自己竟然从中走出来了,一下子感到自己的力量回来了,然后很快就有满满的力量感,到了高能的状态。
然后我就努力高能地投入工作了,后来慢慢去反省,我觉得我自己最重要的一点是接纳了自己,允许自己低能,而且在低能时仍然能好好地拥抱自己。只是这样,我才慢慢又拥有了力量,从中走了出来。
这件事给我最大的感觉是,我们要接纳自己的不足,低能时要好发地拥抱我们自己,好好地与自己对话,愉悦自己。自己得到的安抚足够了,爱足够了,就自然会从消息中走出来,重新获得力量。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教给孩子处理情绪的能力。
今天听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音频,是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的导航版风格。
想想你此时正开着车,不知道怎么到目的地,所以开了导航,这时,你车上的导航这样和你说,你是什么感受呢?
父母要都会孩子处理情绪,首先是家长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孩子看到父母做到了,再听父母教,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学习到父母的管理情绪的方法。
记得有一次,和儿子一起贴画,有一个哥哥贴下去贴错了。我问哥哥:“这个是贴对了吗?他们的颜色不同的,哦。”儿子发现错了,想再撕下来但撕不下来。我告诉儿子说:“贴错也没关系,你知道下次贴对就可以了。”
儿子撕贴纸时,贴纸撕烂了。他自己嚷了一句:“贴错了也没关系(∩_∩)。”我赶紧接话:“哥哥说得对!不小心撕烂了的就分两次贴就可以了。”然后儿子就自己去再贴了(若是以往,受挫了可能就有点发脾气了)
我非常感谢,自己当时很淡定,然后允许尺子犯错,抱着接纳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去相处。
要教会孩子管理情绪,我们父母应该做到:
1、父母自己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言传不如身教;
孩子往往是看父母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听父母说的,父母自己处理好情绪,孩子自然就容易习得处理情绪的方法;
2、允许孩子自己做,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表达自己。
父母放下期待,允许孩子在错误中学习;要时时记得,他还是一个孩子;
3、父母多陪伴孩子,放下手机,和孩子独享亲子时光,给孩子安全感。
4、教会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如跑步、唱K、写日记等,找到孩子能坚持下去的方法就好。
我是建波,以上就是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有点乱,但确实是我自己的个人经历,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如果你觉得有用,也可以动一动手指,分享给你的朋友,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