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学习打卡的第二本书就是这本《名创优品没有秘密》,我自己也操作过上亿级别的零售项目,所以听叶总讲名创优品的故事,更有一番感触。
零售,可以从最简单的模型开始谈起。左手供应商那买入,右手消费者那卖出,中间扭转需要耗费成本,是通过卖出的增值平衡,如果有多余就是盈利。但是,因为右手是一个个的卖,是随机变化的,而左手是一批批的做是计划的。用计划的供应去面对变化的消费,一旦右手(消费)快过左手(供应),比如消费很凶猛,但是供应不足,就是没东西卖了,一是消费者抱怨信誉受损,另外是中间扭转成本的空置浪费;另外一种情况是左手快过右手,这是个大麻烦,货品卖不动,库存积压,库存积压更是会引起扭转效率大大降低,我们今天所说的很多零售困局,大都属于第二种情况,东西卖不动,都存在仓库里。第一种情况相对好解决,属于甜蜜的烦恼,第二种就是零售商的困局。所以,今天重点从第二种情况来讲名创优品是如何解决的。这就是名创优品所谓的秘密。
第二种情况是个产品卖不动的问题,而产品卖不动的问题本质上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出现错误或者偏差。所以,叶总不断在强调产品,产品,产品。实际上是在强调站在用户的立场(用户思维)去做产品,而任何一个机构是不可能去做所有人的消费洞察进而去做所有人都满意的产品的。少即是对,必须聚焦聚焦再聚焦,而要聚焦有效就需要锁定特定消费人群做认知定位。
第一个秘密的答案是定位,名创优品的定位,我在听完全书时,叶总在最后阶段才谈到名创优品的是针对年轻人群做认知定位:简约精致的家居用品。这个很重要,聚焦一下就锁定了目前中国甚至全球特定用户对现代家居生活的需求。而要把这个定位让用户认知,所有的环节就要匹配,首先要匹配的就是在简约风格下的产品精致问题,这是一个设计问题,叶总不断阐述名创优品设计资源的整合,很巧妙的用共享设计模式来做设计,几乎可以说全球最最为优秀的设计正在或即将被整合进来,最优秀的设计师必然对应就是最优秀的产品设计。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也可以从名创优品另一个合伙人的角色看出来--三宅顺也,一个顶级设计设配上一个商业天才,直接解决了名创优品的设计问题。
名创优品的第二个秘密是供应链整合,我认为叶总在阐述供应链整合的过程中不断在强调规模,因为规模造成供应整合变得轻松,我自己也谈过很多的工厂,没有任何一个工厂不喜欢海量并且稳定的订单,工厂最怕的并不是产品的生产问题,这本身就是他们的优势,工厂最怕的就是产能空置,生产线停下来就意味着关门,特别是那些有巨大产能的工厂。当有客户拿着稳定并且海量的订单找来,必然是最低的供货价和最优的供应服务,叶总的过往经历让他深知这一点。根源还是在前端,当设计出最好的产品,如何让规模迅速扩大呢,解答这个秘密叶总在访谈过程中大量提到,是一个体系在解决这个问题。
好产品匹配高售价是传统零售的模式,也通常是消费者的认知模式:好东西价格高,价格低的质量差。名创优品创造性的建立了一个好产品匹配低价格的模式,而低价是所有营销当中最有利的武器,低价走量也是很多传统零售的模式,只是名创优品的低价匹配了一个原本需要高价的产品,这是其一。叶总不断在强调谁谁谁又来找他开店,直营模式,产品从品牌方直接到零售,缩短渠道环节这是其二,单店利润率不超过8-10%,这是在保证单店超级周转,最大限度释放右手潜力。另外,有谁看到过名创优品在传统媒体上打过广告么?应该是没有,叶总自己也说互联网时代通过消费者自媒体进行传播比传统广告要有效率得多,这是其四:营销费用忽略不计(现在知道为什么叶总那么忙也要去樊登读书会说书了吧?)。另外,非常精明的卖场体验设计,用最贵的店铺装修营造最舒适的卖场体验等等,当这些环节发生作用时,海量稳定的订单也就形成从而有了最低的出产价格和最优质量的产品,进而当然可以低价也能跑出利润。再进一步,品类爆款,SKU缩减,一是体验提升,消费者不用比来比去费劲挑产品,一个品类就那么几个单品,另一个最重要的,所有的订单都集中在少量的单品上,让海量更加海量。这进一步保证供应端低价和优质。
很遗憾,我很想知道名创优品最初的几个店的单店数据,可惜叶总没有说,樊登老师也没有问,不过,我估计应该是超级好的数据,也只有最初开的店铺发现单店效率远远高于平均时才会有后面的事,这实际上仍然是个产品问题。最初时,无论叶总的模式多有效,如果在8-10%的利润控制下,再好的产品没有超级单店数据他也会犹豫。一开始开在低价值地点的店铺后面也关掉了,换入商场,简约精致低价恰恰形成强烈对比,进一步刺激右手潜力,不火没有天理了。
所有的因素形成共振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加杠杆提速度,把一切自己的投入交给更有能力做好的人,没有人会拒绝一份赚钱的投资。共享模式应用到一切能应用的环节上,店铺别人的,资金别人的,甚至产品也是别人的,只有模式是自己的,全社会的力量在加强这种模式,更进一步固话这种模式。
秘密都告诉你,你也学不会,你没有这个规模就无法整合出更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