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假期的第一个月,我的第一计划是闭关学习,为工作作准备,但这一计划在到家之后被搁置,——我需要给初一的侄子补习功课,任重而道远。
补习任务的重点在数学和英语两科,我通过对他的期末考试结果的分析来帮助他制定计划,数学重点补习他自认为需要强化的不等式组和相关的应用题着手,先以课本上的经典例题和练习题进行训练,而后以稍难的假期作业为辅,英语以他不足的词汇量为重点,对课本所有的阅读材料强化阅读,并对常用语法进行普及(事实上,我对语法已经不太清晰,故而不敢多讲)。在这样的计划下,我有信心他的学习一定可以有质的飞跃。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假期已过大半,虽然他在这两门学科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发现他竟然在许多最简单最基础的部分屡次犯错,例如他将分数的加减法时不时理解为分子和分母同时相加减,对和0相关的计算显得含糊不清,例如0乘以一个数仍然是这个数,在英语上,会分不清 cat 和 hat 这样相似却简单的词汇。
在出现这样的情况下,我总会怒火中烧,先对其施以霹雳之刑,期望通过这样的雷霆手段使他不要在这种基础问题上犯错。但事实上,这个错误往往会屡犯不止,整个补习的过程因为这样的小插曲不甚愉快,我对他的批评力度日甚。
我自然能够察觉到我的教学方法的不得当之处。
我对他的辅导过程,长期建立在严格批评的基础上,这也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也就是棍棒之下出孝子,这是一种愚笨的方法,试图以绝对的家长威严使其践行一条既定的路线,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也就是所谓的勤能补拙是良训,或者努力了就可以进步。
我觉得有必要进行反思。回到教育本身来讲,我明确知道一个道理,大凡智力正常的学生,其成绩差都是有一定原因的,而老师的职责则是找到这些原因,进而因材施教,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对学习产生信心和兴趣,进而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我相信,凡人是无法拒绝知识的魅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教育不是简单的传授与灌输,而是点燃或者唤醒的原因所在。
日本有一个差生逆袭的真实故事,一个名叫沙耶加的女孩本来是学校成绩倒数第一,乐忠于追求时尚和特立独行,不喜欢学习的差生,但后来其在一位来自补习班的坪田老师的帮助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逆袭,考上了日本最顶尖的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这个故事被改编为电影《垫底辣妹》,我前天看了这部电影有了新的思考,这部片子不只是一部励志片,每个教育行业或者家长都可以看看这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坪田老师是至关重要的角色,在他的帮助下,沙耶加才能够差生逆袭。
坪田老师最成功的教育方针我觉得有以下三点:
第一,肯定每个学生的潜能。
他在初见沙耶加的时候,就大胆地鼓励沙耶加以庆应大学为目标,当时沙耶加的学习水平停留在小学四年级,她认知中的日本地图是一个圆圈,连东南西北都分不开。但坪田老师并没有觉得这个女孩无药可救,他告诉沙耶加:把愿望写下来,常常挂在嘴边,它就会慢慢朝你走近。沙耶加被这番魔法一样的话语打动,燃起学习的信心。
他还说: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行的学生。这番言论对于教师这一职业而言,应当是一个职业理念,——尽管一个学生的成绩出现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所致,例如家庭因素、学习环境等,但是学生由于未经世事,其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有限,故而老师就应该承担引导其能力的健全过程,而不是一味以成绩为衡量目标。
这也是我在对侄子的辅导过程犯的第一个错误,我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例如我认为前面提到的那些最简单的问题都是理所当然会懂的东西,但事实上,对于基础薄弱的初一学生而言,这些错误是常见的,并非是他的无能或不作为所致,我出现这样的想法的原因是我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学生,自然认为这些问题很简单。
第二,对学生的肯定,哪怕最微小的进步。
在坪田老师的一对一辅导过程中,沙耶加的考试成绩由0分进步到5分之后,他对其不惜溢美之词,大加赞赏,并击掌庆祝(这个习惯在每次取得进步后坚持做出来),然后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对用最适合的方针,助其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再简单不过的赞赏背后,坪田老师肯定了沙耶加付出的努力,哪怕她只是进步了微小的5分。
这也是我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大肆的批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我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对侄子施加太多苛责之词,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他的大脑处于高压紧绷之下,并且会产生自我怀疑的情绪,这在补习的后期出现明证,他在本来很确定的简单问题上往往不敢直接写出答案,而是先要询问我是否正确,才有勇气写出答案。由此可见,过于严苛的批评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心,而自信心恰好是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品质。
第三,以兴趣主导的教学方式。
坪田老师善于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而从他的兴趣入手制定学习计划,例如沙耶加的日本史学习他推荐其一套有趣的漫画来学习,而对于另外一位喜欢玩游戏的差生玲司,则从游戏为出发点进行学习。我们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老师会考虑到这一点,在天性爱玩的中小学课堂中,老师总希望通过严格的学习任务来获取知识,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伤害。
这些中国教育的痛点虽然已经被社会所重视,但真正的改变则显得眉毛胡子一把抓,没地着手。或许是我大学学了教育相关的专业,又或许是个人的经历与观感,我对于这样一种固化于思维深处的范式感受尤为敏感,我意识到,中国教育的问题不止是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的问题,又或者是高考制度的不公平,而是一个社会问题,故而不能单独拉出来审视。
教育作为民生大计,牵扯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我无法深入分析。如果换作个体的角度而言,人们对未来的目标充满迷茫,从而通过付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成本来获得内心的安全感。有付出才有收获,这在本质上是没有错的,但这样的收获是建立在扼杀创造性和更多可能性的基础上,也许有得不偿失之嫌。
在我意识到这些之后,我将辅导方式进行了改变,增加对其工作的肯定与赞美,哪怕无法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我鼓励其主动思维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讲授和反复的练习的叠加。当我能够放下所谓威严的身段,将他在学习上的无作为不再视为他自身的不努力,而是试着寻找原因和改善方法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表现也会好很多。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学习效率有了显著的提升,他学习的动力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能够主动向我提出问题,而不是我单方面的考核。
总之,这短短一个月的辅导任务,已经教给我许多难能可贵的东西。最后将电影《垫底辣妹》中一句台词写在这里,共勉:
如果你因心愿没有实现,而正在心灰意冷,为宏大目标而拼搏过的这段经历,将来一定会成为你的力量。所以,用你那总是满足不在乎的笑脸,请继续挺起胸膛充满自信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