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3 李公子 文
2015年看完了38本书,比较2014年的56本少了不少,其中原因,既有自己工作忙忙碌碌,也有利用时间不太高效,而且还有部分时间消耗在了几本长篇累牍的网络小说上。
书读的多了以后,发现如果不能量化并记录诸多过程中的软信息,很快就会把读过的东西还回去,既不记事又不明理,头脑一片浑浑噩噩,宝贵的光阴就算是白白消耗了。
2015年开始,我结合2014年读书过程中产生的需求,在旧版本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新的读书清单模板,希望能够利用这个工具,更好地提升自己阅读书籍的"内部转化率"。
新的读书清单的设计思路是,分别在读书前和读书后填写,注重过程信息的记录和分类;最关键的是记录自己的读书动机、带着问题阅读并回忆所读收获,最后做出自己的总体评价。通过这些流程的完成,强制让信息内化。
一年下来,返回头去看自己设计的记录维度,基本上能够继续使用下去,重要的过程信息都能快捷地保留下来,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同时,在保留信息的过程中,强迫自己记忆、反思、总结书中的内容,表达一些读书的个人观点,确实提升了读书的转化率。
我现在有一个很深的感受,读书不能贪多求快,食而不化会让自己的思维观念变得臃肿肥胖,这个感觉其实和肉身吃多了变得臃肿肥胖是一样的。思维的粮食贵精不贵多,吃多了也要积极"运动健身",否则同样会生很多由"肥胖"引发的疾病,比如佛家里面说的"所知障"就是典型"思维肥胖"的并发症。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书籍还是精神和思维的"正餐",新闻资讯和文章都只能算是"零食",只读新闻评论不读书,一定会患上思维的"营养不良",对于自己灵魂和智慧的茁壮成长不利。
2015年读过的书中,五星级评价的有7本,分别是: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怎样衡量你的人生》
《从0到1》
《深度学习的艺术》
《集装箱改变世界》
《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的常识》
《必然》
五星级的书籍是值得花多一些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消化的书籍,含金量高,读后对思维和灵魂的提升有助推作用。
四星级评价的有10本,分别是:
《哈佛商业评论:克里斯坦森,我只有一套理论》
《念完哈佛念阿弥陀佛》
《零边际成本社会》
《人类简史》
《郎咸平:旧制度与新常态》
《行在宽处》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
《难以置信2》
《前世今生来生缘》
《稀缺:我们如何陷入贫困与忙碌》
《一流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做什么》
四星级的书籍也是值得推荐的书籍,内容有很多亮点,读后会对自己的心智有很多启发。
2015年读书清单的分享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