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说:“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过的幸福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有钱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

婚姻是什么?

有人说,婚姻是一枚戒指、一场仪式,背后缠绕着无数社会与情感的关系。也有人说,婚姻像一座城——外面的人渴望进去,里面的人却被琐碎的烟火气呛得想要逃离。

我们总以为,婚姻本该通向幸福。可为什么如今越来越多人,不愿走进这座“城”?

作家余华曾写道:“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过得幸福不幸福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有钱没钱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婚结了。”这句话看似荒诞,却映射出不少人的现实:当婚姻变成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往后余生,仿佛只能戴着面具生活。


催婚,到底在催什么?

在传统观念里,婚姻始终被看作人生大事,关乎家族延续和社会认同。即便现代社会越来越尊重个体选择,“催婚”的声音却从未停止。它背后藏的,往往是长辈对“正常人生轨迹”的执念,和社会时钟带来的无形压力。

我认识一位活得非常精彩的女性朋友。她经济与精神双独立,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也热爱自己的事业。但她母亲反复催促她结婚,认为“女人就该结婚生子,不然会被人看笑话”。这种源于外界眼光的压力,让她倍感困惑:为什么一个女人的价值,非要通过婚姻来证明?

真正的婚姻,本应建立在爱与意愿的基础上,而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


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结婚了?

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单身或晚婚。他们并非排斥爱情,而是不愿将就。他们珍惜自由、追求自我实现,也看清了婚姻所需要的责任与付出。

就像电影《剩者为王》里的盛如曦,她坚持“不等到对的人,就不结婚”。哪怕被贴上“剩女”的标签,她也拒绝敷衍自己的幸福。萧伯纳有句名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婚姻,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而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婚姻不该是爱情唯一的结局——它应是两个人并肩成长的见证,而不是牺牲自我的捆绑。

如果婚姻不能带来比独处更丰盈的滋味,那么一个人,或许更好。


一个人很好,但两个人也可以更有趣

尽管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选项,但它依然承载着许多人对于陪伴与深入的向往。一个人可以活得自在、充实,但两个人的默契与温暖,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父母爱情》中的安杰与江德福,性格迥异,却在一生的磨合中彼此扶持、共同成长。他们的婚姻里有风雨,也有柔情;有妥协,更有坚守。婚姻这条路,从来不易。它不仅是两人的结合,也是两个家庭、两种观念的碰撞与融合。它要求两个人共同努力、彼此谅解、持续经营。

但只要心中有爱、有责任,婚姻也可以成为人生中一场美好的共修。


时至今日,婚姻的意义早已变得更加多元。它不再是一种必然,而成为一种选择。无论是走进婚姻,还是享受单身,都没有对错可言。重要的是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勇敢地承担自己的选择。

不必被外界的声音干扰,也不必用别人的标准丈量自己的幸福。

最后,想问问你:对你来说,婚姻意味着什么?是承诺,是陪伴,是负担,还是一段属于自己的、无需解释的旅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星芒拾萃,更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