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心窝头

在七十年代八十年初,国家粮食紧张基本食粮以人头为单位定月供给,一般人三十二斤吧,特殊工种要高些。

但供给的口粮不是单一的大米,配了一半的粗粮,当时还是小学生的芬清晰的记得搭配了包谷粉、红苕粉或片什么的。

大人们都在厂里上班,比芬大几岁的小哥成了家里的主厨。放学回家用包谷粉调成稠状,用手做成一个空心园,放在蒸格里蒸二十来分钟。蒸心窝头即成。

时隔三十年,芬还可清晰记得那个包谷做成的窝头味:刚入口时有点粗嗄嗄的,当你嚼咬一下后一股浅淡的回甜浸入口中。配上一碗清淸的稀饭爽口!关键是包谷窝头经饿。

时光,五十有余,芬也时不时问自已,你是个什么人?

芬就是个‘蒸心窝头’,这是几十年芬对自己最贴切的评价。一方面:真,真的实在;另一方面蒸:是火灼之心焦虑不断;还有那窝头的土。尤如芬一根胶卷拴起的马尾头一样,土到了渣。

历史一页一页的过去。翻开己走过的五十载人生,真实地活一直随芬。可以真真实实地把自已呈现出来,不管外边有多大的风,多强的雨。庆幸几十年风雨路走过来,没忘初衷,真心不改。

芬随窝头穿着没份,打伴没样。有天朋友在q群里发了篇好报的文章,做一个会读书的女人,芬一下找到了高大上的美感,没法让自已穿戴时尚,做个会读书的女人,可以向温润高雅女人靠近。于是我报了十五期好报写作班。

几十年过去了。关于作文记得最清晰的老师批文是:华而不实。

能多记录些人生的点点滴滴,让芬归西的低熵态(一个科学家笔下的灵魂)可以在宇宙中漂流的记忆更美好。我拼尽全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