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造就了成年人的习惯性悲观思维

是否注意过一种现象,有的人看着还挺正常,说话办事也都麻利,但是一旦共同经历一些事情,比如说一场集体旅游活动,或则是一场10分钟的读书会,当有了较多深入的了解,你会发现对方身上习惯性的悲观思维,总是让工作生活变得很艰难,也总是额外制造一些状况,这让一些原本很有意义的活动失去了趣味,更别提能给对方带来什么愉悦美好的情感体验了。

上一段说的是由悲观思维而引发的结果问题,但是……我更想探讨的是什么原因,什么人,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而终于导致了这样一种癌症式性格。

不知道会不会被人骂,骂了也坦然接着,毕竟出来混笔杆子的,脸气不能不厚,你能说人家哪里哪里不好,当然也要做好被别人数落不是的准备。如果不接受批评,那这个人是没有出息,就好像西边美利坚家里的金毛大统领一样,永远觉得自己好棒棒,殊不知旁观者的尴尬屏幕里都装不下。

八卦是使人间快乐的源泉之一,多年来我也始终热爱着八卦事业里的你我他,似乎大统领连自己媳妇都还没有搞定,不止一次看见他现任夫人脸上那无法解释的厌恶表情,西边的空气是否甜美我不清楚,因为我家穷啊,只去过非洲,貌似美利坚家里签证官不好搞了,无法求证。

扯远了……

接着说,如果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是宽松且有爱心的家庭,先不说父母有没有恩爱,兄弟姐妹之间有没有和睦友善且平等,我只说一个最底限的宽松环境就是放养。

放养,并不是说就不管你了,然后让你在刚能跑的时候就把村头老乡家的草垛子失手给扒拉散了,在七八岁狗都嫌的年纪就把邻居家的小狗给偷偷宰了烤了吃,也不是让你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就把同学一只眼睛打瞎了进了少教所里念经,更不是纵容你在十八岁刚成年的时候就硬娶了学校里暗恋明恋死气巴赖追到手的女同学。这些都不是放养,这种充其量只是你野蛮地在生长,一个充满了原始气息的野蛮故事。

我也是在一个父母要求极其苛刻家庭环境下长成的小孩,因此深刻地感受到被人苛刻的爱是多么的痛苦。不过还好我是一个极其勇敢的小孩,在进入大学之后,我便依靠自己的双手和脑筋,走出了多年来被父母圈养而养成的一些悲观的习惯。比如遇到舍友在一起叽叽喳喳聊天,而我突然回到寝室,她们聊天因此中断而有点尴尬的时刻,我不会再想着她们是不是聚在一起说我坏话,要不然为什么我回来之后她们就不说了呢?你看她们的表情明明就是很微妙,似乎谁跟谁的脸上还在挤眉弄眼传递信号。再比如当我某天穿了一件很得体的裙子,在被我自认为长得可圈可点的女同学夸赞了之后,我不会再总是耳朵漏风式的把真心的赞美自然地曲解成女生间的讽刺和妒忌,是啊,勇敢接受漂亮女生的赞美其实也不是一件多难办成的事嘛,你看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的转变。

像我一样长成的小孩很多很多,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式家庭总是很含蓄的表达爱,你听到的肯定和褒奖永远都要少许谏言和打击。这种若有若无微弱的爱,伴随无时无刻不在咆哮的指责和教训,共同构成了我们的成长环境。爱是如此微弱,反正对像我一样从小心思敏感细腻的孩子来说,我是没感受到什么爸爸伟岸的爱和妈妈温柔的爱,我记忆里最深刻的东西就是爸爸的呵斥和妈妈的像刀子一般伤人心的语言,啧啧,真的比1月年关渐近时候的冰窟窿还要冷。

一个在父母不断否定和贬低的家庭里成长的人,他会自卑,同时充满自负。总是不相信自己应该配得美好的事物,总是不断地怀疑周边的人对自己所展示的真诚是否真的纯净。

这真的很可怜,也是很悲哀的一种性格。你无法理解他的脑回路为什么总是弯弯绕到一个谁也不在的高地,在那里,谁也不是好人,谁也不值得爱和被爱。他的三观就像早已经被拧毛躁的草绳,在童年和青少年阶段被凉薄苦待的人,是很难在成年后,依靠自己的主动力,或则别人的向上力,能艰难地爬出那个悲观思维的大坑。

这个悲观的大坑,是原生家庭的杰作。

我是个幸运的小孩,已经从大坑全身而退,但是更多不像我一样幸运的小孩怎么办?

每个成年人都值得爱和被爱,每个小孩也都配得上宽松平等温暖的家庭环境,小孩没有错,爸妈没有资格证就可以上岗,所以有那么多不合格的爸妈,才养成了那么多悲观思维习惯的小孩。

我希望每个小孩在长成成年人之前,都值得被好好关爱,这是我目前知已知的可治愈癌症性格的药方之一。

有话说:今天是抽风,看了一本34万字的书,被三观不正的女主厌烦到了!她都什么性格嘛!哼,严重心理畸形,所以必须要说说她,剖析她这种癌症式性格的起因是什么……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说明白了没有,其实我可能白活了,没明白的可以给我留言,我们一起聊一下,也算为祖国花朵心理健康课贡献力量了……今天到这里了 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