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期,我发现共情能力虽然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存在过,但大部分幼儿的共情都是无意识,起因是上学期我配朱考妮老师的一节美术课,课堂上突然来了一个不是美术班的小男孩,他在大哭,大叫,老师安抚他,他的目光缥缈,眼神不定,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的敏感观察里能感觉到些许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后来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旁边的一位女同学肆无忌惮的指着男孩子的作品嘲笑他画的好丑,乱画之类的。小男孩马上就失落的哭了起来。接着我就把女同学带到一边教育了一番:意思大概就是,面对比自己弱小的同学,我们应该伸出手去帮助他之类的话,当时我说的或许有些深奥,我也不知道这个小女生听懂了多少,但我在课后看到了这位小女生开始帮小男生张罗着颜色的搭配,彩笔的归类整理,而小男孩和女同学四目相对着两秒脸上露出了渴望和同伴玩耍的微笑。那天开始我就对这类的孩子产生的好奇,为什么他们和正常孩子不一样,哪里不一样,是什么因素导致的等等问题,我开始各种app搜索,查阅相关资料,最重要的一点,他们缺少心,缺少共情能力,他们没有情绪,也不知道情绪的意义。而这学期在我们班,就有这么一位类似的孩子,他的各种奇异的行为都需要我们老师无时无刻的关注着,稍不注意做出危险的动作时需要上前制止他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孩子看到难免会对这个同学一些的看法,大家都知道,面对特殊的孩子,无论我们做什么说什么,他们不仅不会理会,还会做出重复的奇怪的动作,如果不小心打破他们的规律,他们就会极力反抗,做为教师的我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首先我自己要有更大的包容心去包容他的一切,其次,是带动、培养其他孩子接纳特殊孩子的一切,也就是所谓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也包括同理心跟同情心,当一个孩子的共情能力越高时,越能对生活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比如,这学期我会跟班级上的老师我们会注重培养孩子的这个共情能力,包括半学期过去了,我们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旁边玩,不愿意融入集体,个别孩子会认为他做不好的事情,会用很凶的语气凶他,捉弄他动手打他等等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立马进行有关共情的随机教育,我们会与孩子们交流对谈启林还小不懂事,我们是他的哥哥姐姐要保护他,谦让他,帮助他,爱他,如:当他躺在地上的时候,轻轻的走过去牵他的手起来等...慢慢的,这开始成为了我们班的一种文化,大家都非常的包容@@,排队的时候@@抢第一大家也会迁就给他,@@想要的玩具大家也会让着他,有一个小女生是他的邻桌,喝水的时候叫他一起喝,洗手的时候叫他一起洗,晨谈上课的时候帮他拿垫子搬椅子坐在一起,整个班级孩子们的这种包容、善心,博大的爱似乎感化到了@@,最近两个月慢慢 的我们也发现了@@的种种进步,愿意融入集体,晨谈的时候也有了他的身影,足球课也不会在到处乱跑,连一言不合就躺地上的次数也越来越少...总归是那些共情能力强的孩子的功劳,在次我们也会经常表扬鼓励这些孩子的做法,不仅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还能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比如在刚开学时我们班闹情绪的小朋友占一半以上,有部分是被传染的,这时候我们的做法是引导不哭的孩子去帮助有情绪的孩子擦擦眼泪,牵牵他的手,抱抱他,照顾他等等...逐渐有过第一次以后,每当这个孩子哭时,不用老师引导,她都会自己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养成一个富有同理心、体谅她人的品质。
共情对于幼儿教师的意义,不仅是教学方面的帮助,更是对教师个人成长的帮助对幼儿身心发育的关怀。具有共情能力的孩子,在日后的生活中都会表现出最大的善意和宽容,对美好的事物他们能抱以美好的心态,对于他人的痛苦他们能抱以最大的善意和同情心,会共情的孩子,更体贴更温柔,有更好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