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国家地理》2018第10期的大横断专辑,有种“地理应该这么学”的感慨。
1. 可以用纬度解释民族的迁徙。比如同一纬度环境相似,生活习惯相似,因而文明或者文化也比较相似,也更容易横向扩张(比如加拿大以及俄罗斯)。但纵向的自然气候条件差异太大,所以不同文明不太容易扩张。
2. 大横断地区民族交融最丰富。横断山阻挡了藏汉的交融,但南北的走势又使得各个民族可以顺着横断山区南下或北上,在保有自己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又能相互交融。
3. 横断山区的干热河谷效应,使得山体植被倒置(P38-39)。一般是接近山谷的地区,降水多,土层厚,气候湿润,适合高大乔木生长。越往山上则逐渐变化为灌木到高山草甸。但大横断地区的干热河谷却使得植被倒置。由于与浙江福建处于同一纬度,其蒸发量相同,但却降水很少,所以形成了干热河谷,山谷地区降水少,图层薄,为灌木群,往上则过渡到高达乔木区。
4. 让我想到,其实各学科之间是互通的,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释自己学科的问题,可能有不一样的视角。比如学植被,离不开地理气候学,而今天发现地理中的纬度带也可以引申来解释人类学中民族的迁徙。所以虽然在学校中学的是文理分科,理科中甚至还有数理化分类,但如果往上一个层次,宏观来看,其实学科之间是相同的。比如现在的哲学、心理学、天文学都来自几世纪之前的哲学。
5. 如何系统性地学习,如何学科之间能互通,是学习进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