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候,邀上一二知己,尽情的谈吐、宣泄,天南地北无事不谈,吹牛吹得震天响,酒足饭饱以后也便达到一种自我陶醉的极乐境界。,
郑板桥有一句名言:"难得糊涂",倾倒了多少世人,而我不以为然,郑氏是风骨傲岸之伟人,不与世俗相妥协,他视"众人皆昏而吾独醒",故谓之"难得糊涂"也。吾等凡夫俗子,生性平庸无能,老眼昏花,因此做人我以为难得的是清醒。清醒不能常得,谓之"难得清醒"是也。
说罢此言,我又昏昏然起来,也不知自己是否清醒,有几分清醒?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桌上又摆着一只酒杯了,那黄色的醇浓润口的黄酒又在向我招手了。
二
关于"醉酒",历史上的传闻佳话也是汗牛充栋,花样繁多。
比如杨贵妃的醉酒,名扬四海,声震八方。真实的贵妃醉酒已无从查考,而舞台上的贵妃醉酒,真乃酒与女性魅力在艺术里的结晶体。那娇态,那手势,那身段,那眼神,在富有节奏感的音乐美和富于动感的造型美的审美世界里,将贵妃定格成一尊永恒的艺术雕像。
又比如武术中的醉拳,看似东歪西倒,摇摇晃晃,实际上外柔内刚,很讲究章法和节奏。只不过这种节奏,是醉态的,超常态的。只不过这种章法如喝醉了酒似的,疯疯颠颠。"顺其自然",造就了一种特有的审美境界。
传说李白喝醉了酒,狂妄傲慢,竟然让高力士给他脱鞋。据说怀素和尚喝醉了酒,神思飞扬,超然物外,创造了驰名中外的狂草书体。看来这醉酒也并非全醉,这醉酒也大有学问,这醉酒醉得叫人深思,叫人神往,令人崇拜和仰慕。究其实根本不醉,只是借醉酒加以发泄,加以表现而已。酒在这里充其量也只是一种载体。当然不同于水之载舟,这是一种人的内在精神,物(酒)与我(心态)之间的一种融合,一种默契,进入一种创造性之极乐、极悲抑或极喜的自然王国。
我好酒,半生浮沉中喝过淡酒也喝过浓酒,喝过喜酒也喝过苦酒,喝过酣酒也喝过闷酒,喝过甜酒也喝过酸酒,醉酒仅有两次,一次在师范读书时,因口渴将半斤黄酒一口吞下,可谓豪饮,然后醉如泥人,卧床不起,胸口生疼,头脑发昏,进入一种兴奋、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其实也没全醉,便借着这酒力,呼喊心中的恋人,痛骂心中的仇人,平时不敢说的话,这时全带上了火药味,"突突突"的全扫了出来,平时不敢得罪之人,这时也敢指着鼻梁臭骂他断子绝孙,好不潇洒,好不快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