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一篇随笔
昨天整理书房,偶然翻到了几年之前读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一篇随笔。文笔还很生涩,但是确实反应了一个刚刚进入社会两年的小菜鸟的一点点心绪,现在贴出来,回味一下初入职场的青涩时光。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有感
2014.6.12
在工作间隙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很难描述看书的心情,朱先生对当代青年的寄望,是现在我们这代人很难达到的,无论是对人生的看法,对读书的态度,朱先生的寄语对活在当下这个充斥着大量快餐信息时代的青年人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但是现在的我确很迷茫,我该怎么样来培养这些品质呢?
朱老先生谈到了对“静”和“动”的一些看法,很适合活在当下的我们深思。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太容易受其他人的影响,忙碌的生活带给我们的压力让心充满了躁动,我们总是对这个时代和社会有太多不满,而这种情绪让我们背负了太多不必要的枷锁。我们无力改变大环境,现在的我们也无法让自己做到朱先生所说的“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尔觅静”。
先生谈写作的章节,也让我印象深刻。先生以托尔斯泰为例,阐述了老一代文人对写作的谨慎态度,一稿多改,哪怕是在出版前也会改动不理想的词汇。他们对写作的严谨,也让我反省,身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对待自己的稿件,时常会有得过且过的心理,且不论遣词造句的水平,就是在行文方面偶尔也会犯点小错,虽说说无伤大雅,但长此以往,我在这个行业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虽说未必能做到托尔斯泰那般一稿几年之功。,毕竟我们的工作对时效性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稿件发送给编辑之前,还是应该多检查审视几次,。平时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也应该多下一些功夫,多一点思考。
正如先生在。论摆脱那封信中所说。,我们要学会“摆脱的开”。当我们认定一个目标时,就应该专心致志地朝着那个方向走,其余的事都应该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说实话,在翻出这篇随笔之前,我完全不记得自己有读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本书,我想这也是大部分人读书的状态,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也愿意去读,但是读过之后呢?读书真的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了吗?答案当然是一定的,只要你确实用心去读了,并进行了思考,哪怕你不记得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但是一旦回想起来,你依旧是能回味出当时读书的感受,这种影响似乎微乎其微,但是一个人最终的呈现的状态,正是N多个这种微乎其微的影响塑造出来的。
话说,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在翻出这篇随笔之后,我决定再次重读这本书,在经历了6年职场生活之后,在经历了一年的职场转型之后,在从事教育工作一年之后,重读朱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待我读完之后,我会再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