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卖房那些事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7.03.02 周四

2004年我在江北商大附近买了一处70多平明厅房子(现在格局都不落伍)。那时打算买二套改善房的人还不多,而我的第一套房是2000年才买的,所以手里也没多少积蓄,这时买二套房真是捉襟见肘且不自量力,遭到了老公婆婆爸爸的一致反对。但我一意孤行多方借贷资金还是买了,那时我手里的现金只有这套房子价格的1/10。年轻就是有魄力,现在我手里有1/2的房款,我都不敢买房,不想贷款有压力,总之人老了不想有任何来自经济方面压力。

我们是93年结婚,后一直和公公婆婆住在40多平的两居室里,我们三口人住小屋(不足10平)一住就是七年(但我与公婆没发生过一点摩擦,过的非常和谐融洽)。那个年代年轻人结婚不是和老人住一起(老人是本地的选择住一起),就是租房子(两口子老家都是外地选择租房),很少有结婚就买房子住的人。

那时房子按现在眼光看“便宜”死了,不就几万块嘛,但我们普通人手里就几千块钱呀(我工资才100多)。后来我总结:啥时买房手里钱都不够用,工资的增长速度永远撵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快。那时人们对贷款还不太接受,所以刚起步的房地产市场很萧条。以后这十几里房地产发展之迅猛火爆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当时我准备买第一套房子时(就是现在住的)是非常偶然的,是婆婆当时给别人搭个买房(婆婆曾是义务房产中介和媒婆),我说:先领我去看看,结果我只看一眼就相中了,然后马上筹钱买房。搬家那天公公站在窗前偷偷地流泪了,他舍不得我们走,尤其舍不得孙子走。即使还在一个小区住也不如住在一个屋檐下那才是真正意义的一家人。

去年8月我也是偶然机会买了隔壁邻居的房子,打通一间屋扩大了我现有的居住面积,留下一屋一厨让爸爸住。爸爸闹着不住走了(去肇东农村了),于是我把连接我们两家的门用书架给堵上了,那边的房就租出去了。江北的房子这么多年直至租着,婆婆岁数越来越大,有儿子住在附近,即使独居她心里才踏实。所以我们就始终蜗居在40多平的小屋里。

去年11月份江北房子到期了,我和老公商量是继续租还是卖?租房操心卖了倒是省心。何况刚买完房子手头还有些小紧张,再有儿子将来去向不明朗,这套房子他肯定不能去住,卖是早晚的事,早卖我就先自己宽松一些,晚卖就直接给儿子交首付用。最后我俩商量选择第一方案,先把当下的日子过好,儿子还小结婚买房之事不着急,可以慢慢来,钱慢慢挣,不能以“牺牲”当下生活质量为今后着想。

50——70岁之间这20年是一个人一生的第二春,生命最后的“黄金期”。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会说:我70——90这20年照样身体好。是呀即使你身体好,但与你同龄的姐妹们身体好的人数是递减的,死亡人数是递增的,这个说法不反对吧?

说明陪你说说笑笑满处走到处逛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你会感到越来越孤独,况且这个年龄段已退出老年人活动的主流人群,你想参加,比你年轻十几岁的准老人不愿带你玩,人家也喜欢和五六十岁的同龄人一起玩不是?谁愿意和七八十岁的人结伴同行呢?万一有点啥闪失,人家也担不起那责任。

所以接姐妹们抓紧最后的“黄金20年”,使劲地玩、尽情地疯,做自己最想做年轻时没有机会做的事。只有这20年是百分百属于我们自己支配。即使一个人出门旅行,家人也不会担心,旅行社也带你。70岁以后,管你身体好坏,一个人能旅行吗?没有人陪伴普通旅行社带你去玩吗?只能参加夕阳红了。别等了,过好当下最重要!

(注:房子中介已经给找到卖家,今天上午我们去房屋交易所网签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