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孔子》观后感

    何为仁?何为礼?何为仁者爱人?何为克己复礼?或许大家都会说这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可是看完《孔子》后,我对它似乎又有了新的认识。

      孔子姓孔名丘,影片并没有详细介绍他的出身,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但是我们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西周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瓦解,礼乐制度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争。影片从中年时期的孔子开始讲述,从孔子的一生来讲述他的仁义礼智信。

      在艰苦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下,孔子曾担任官职,与鲁国、贵族势力进行斗争角逐,以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主张以德仁治国,希望恢复西周的秩序。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不顾自己的危险,巧妙的解救了要被殉葬的漆思弓,并毅然提出废除活人殉葬的制度。这是他大仁大义的体现。

      在夹谷会盟上他让鲁国君主赢得了面子,讨回了鲁国被齐国占领的汝上三城,以不战而驱齐国数万之众,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的大智慧。

      在这政治、经济制度崩盘的国家,在和封建势力斗智斗勇中,遭遇君王懦弱,臣下昏庸的局面,最后被迫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第一站是卫国,当时的卫国君夫人南子接见了孔丘。当妩媚的南子试图挑逗孔子时,孔子却表现出谦谦君子,坐怀不乱的气概。在他的意识里:朝闻道夕死可已矣。对于南子的知遇之恩,他也只能说出:从未见过如斯好德如好色的人,来称赞她。面对孔子的圣德,最终南子恭恭敬敬的道出了这样的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所领悟到的境界”,可见孔子的君子之礼是博大的。

      从卫国离开后,孔子周游列国,致力于游徒讲学,推行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在季氏将亡时,终于想起了孔子,再求取冉求回国时,孔子义无反顾让他回去,这就是他身上的信。他先后辗转多国,被种田的老农取笑,食不果腹,抚琴充饥,被嘲笑为丧家之犬,其艰辛无以描述。但是孔子没有一刻停止他的追求,他的弟子更是时刻谨记他的教诲,冉求回鲁救国,颜回跳冰河救书,子路护主舍身取义……无论经受多少磨难,弟子们的不离不弃,季大司徒的临终悔过,终于孔子重回故土,得享安年。

      孔子的磨难和他的思想一样多,但是他没有一刻放弃过追求,他始终怀揣着他礼乐仁和的梦想 ,最终走到了生命的尽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学 而 篇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诚2018阅读 10,717评论 1 16
  • 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
    雍南阅读 7,934评论 0 17
  •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zōu,邹)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了叔梁纥(hé,禾)。叔梁...
    王义杰阅读 3,991评论 0 3
  •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也是中国人的至圣先师,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5000年的文...
    孔孟之乡阅读 5,346评论 0 4
  • 弟子资料 曾子(前505年10月12日—前435年),名参,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人。与父亲曾点(曾皙)同师孔子。 编...
    荷荷花阅读 11,95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