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突围”?——日本央行宽松政策调整的影响分析

2023年4月1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参加助选活动时,遭遇了一次恐怖袭击。在这场袭击中,虽然岸田文雄幸免于难,但是事件再次引发了对日本政局和经济形势的担忧。

然而,此时全球金融市场上,另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而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调整是其背后的罪魁祸首。

日本央行一直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以大尺度、长周期的宽松政策为最大特点。它的常见手段包括国家直接发行货币、在市场上公开发行买卖证券、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率等。如果日本央行降准降息、大量印钱,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就会大大增加,也就是俗称的“放水”。

日本央行是现代货币理论(MMT)的最早实践者之一,而在安倍晋三担任首相的时代,他们主推了以宽松为核心的“安倍经济学”,该经济学核心有三招:货币宽松、灵活的财政政策、一揽子增长战略。简单说,就是日本央行印钱,政府花钱。

日本央行宽松政策对日本经济复苏的效果已经不争了,但是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首先是财政赤字问题,宽松政策导致政府债务飙升,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其次,宽松政策的效果开始减弱,通货膨胀率低,经济增长疲软。最后,由于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和日本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日本央行也逐渐感到了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日本央行开始着手调整其宽松政策。2019年,日本央行开始着手调整其购买国债的规模。2022年12月20日,日本央行宣布将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目标上限从0.25%提高到0.5%。这个变化虽然只有0.25%,但是在全球金融市场引起了不小波澜。

黑田东彦曾立下誓言,要使通胀率保持稳定在2%左右的目标水平,并将通胀目标作为日本央行政策的最终目标。但实际上,这一目标一直难以实现,导致日本央行不得不不断加码宽松政策,试图刺激经济增长和通胀。

然而,宽松政策的副作用也逐渐显现。日本经济虽然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反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增长持续性不足,企业投资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国家财政赤字也在不断扩大。同时,日本央行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行为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质疑,包括资产泡沫的风险、货币超发的通胀风险、日本央行政策和政府财政政策之间的矛盾等等。

因此,在岸田文雄接任日本首相后,日本央行或将面临转向。根据媒体的报道,日本央行或将逐步缩减其宽松政策,降低债券购买规模,逐步退出市场。此外,日本央行还将加强和政府财政政策的协调,以稳定经济和通胀。

日本央行的转向,不仅将对日本国内产生深远影响,还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尤其是对那些一直在借助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进行投资的机构和个人而言,将面临不小的挑战。不过,这也是日本央行为了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所做出的必要调整。只有适时调整政策,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多福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