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应该如何学“国学”?
(邓运清)
最近国家出台了关于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意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国学“已经成为国家的一个政策,在这个背景下,就不再是要不要学国学,要不要倡导传统文化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学习国学,如何更好地倡导传统文化这个方向了。所以,带着这样的想法,正好有这方面的详细讨论和交流,就去了这一期的银湖沙龙。
周教授作为一个学者和一个老师(他在音乐学校也带学生、带孩子),对”国学“有着清楚的认识和评价,尤其是,他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分析框架,能够用这个理论框架很好地分析国学的内容和时代的价值。这一点,很重要。现在国内很多人谈”国学“,因为没有理论框架,要么把国学妖魔化,要么把国学神圣化、宗教化,这二种背后都是某种国学的”神秘化“导致的认识不清,凭感觉说话,那就不可能有清晰的认识了。
首先说说周老师的理论框架。先表明我个人的态度:我是赞同周海宏教授这个理论框架的,这个理论框架是能够很好的分析”国学“的现代价值的。有了这个框架和价值定位,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深入思考,国学到底应该怎么学。因为有了标准,才好给出比较。学习国学,是为今天的人和今天的社会所用,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这是目的。
”国学“相比于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相对要窄小一些,”国学“毕竟是学问、学术的意思。当然,在汉语语境中,学问往往比源自于西方的学术的范围要大的多,举凡对世事、人情、关系等等精通明白的,都可算是学问。按章太炎、钱穆和今天的一般理解,国学大概是指中国的经学、史学、文学、文字学、艺术等诸类,大体涵盖在”经史子集“里面。
而文化,范围就要比国学广的多。周老师说,一般而言,人类活动的一切呈现和结果,都可视为文化。所以,各国、各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什么是文明呢?文明就是文化活动中的高级部分,代表了这个文化主体的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所以,文化有差异,文明有高下。比如,讲卫生和不讲卫生,就是文明高低的体现。这个是有共识的。
那么,人类文明有三大领域,即:理性文明、感性文明和伦理文明。理性文明以科学为代表,感性文明以艺术为代表,伦理文明就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式。
理性文明的价值是什么呢?在于确定性和简洁性。以科学来讲,科学就是追求确定性,减少不确定性。科学为什么需要实证?因为这是确定性的基本要求,没有实证,就没有办法获得确定性。
因为人类需要生活在一个确定性当中,没有确定性就没安全和稳定。理性文明在西方源自于古希腊传统,古希腊哲学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本源,在中世纪神学当中,进一步扩展了理性文明的基础,16世纪以后人类社会的进步就体现在人类的理性精神进一步彰显,自然科学终于孕育而生。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理性和科学的时代,最主要的功劳,应该是18、19世纪科学的发展,建构了一个确定性的世界。
我们今天可以很精细地把时间和空间划分为极其小的度量,所有的学科都在尽可能地解决清楚我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原理。确定性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生存、生活成本,使我们能够积累财富,对资源进行更好的安排和配置。我们不能想象可以生活在一个没有时钟、没有地图、没有方向的社会。这是理性与科学带给我们的价值。
相比于西方丰富的理性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意识是不够的,这也导致我们没有探索未知世界原理和本原的能力,中国传统的学问与学术,对确定性的研究远远不够,这使得我们没有象西方一样,孕育出自然科学,我们在农业社会中的度量,远远不能与西方的科学精确度量相提并论,没有科学的推动,这是我们在最近五百年落后西方的主要原因。
当然,关于什么是”确定性“,不同的文明主体可能有不同的观点。但就实体世界而言,在科学的范畴,是可以明确地解释清楚的。我们今天之所以接受了科学带给我们的确定性,因为只有它我们实实在在地享受了科学的确定性带给我们的成果。
感性文明以人类的情感表达为内容,以艺术、文学为代表,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有序的认知,新奇的感受。文学、艺术、情感诸内容,让人类的生活有了更为丰富的体验,这也是人区别于一般生物的特征,只有人才能获得这样的感性体验。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史与诗“的国度,即使是写理性的史,也写的和文学诗歌一样,充满了情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特征。中国为世界创造了极为丰富的人文艺术的文化,这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这里面有太多优秀的、经典的文学艺术作品,值得我们去了解、学习和感受。我们仰慕中华文化,最主要的也是这个地方。
所以,对于中国的文学诗歌,甚至是历史,都充满了感性人文的价值。这是”国学“中最有价值的地方。中国人是有人性味儿的,大约我们的人情味儿,就是源于自中国传统的人文艺术的熏陶。
文明的第三个维度就是伦理文明。亚里斯多德时代就阐述了伦理学的价值,在中国也极为重视伦理,孔子的礼,主要就是伦理的原则。综观各国的伦理文明,我们所面临和追求的伦理文明大体有几类:自由,平等,公正,和谐。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文明主要是以”和为贵“,和,就是中国传统最高的伦理价值。天人合一,要和;家庭和睦,要和;上下相序,要和。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是最高的政治原则之一。但是,中国的传统伦理价值因为家国一体的原因,主要是以等级位序和家庭孝顺为伦理的核心内容,缺少象西方的自由、平等、公义、伦理理念。这是我们近百年来接触到西方文明之后,中国人逐步接受了自由、平等、公义的价值后,重新改造了我们的社会和生活。今天,自由、平等、公义的理念已经成为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阅读日本、韩国,就会发现,社会关系的等级位序和家庭关系的孝道顺从仍然是两国的伦理理念之一,比中国仍然要强大的多。原因是日本、韩国对传统的继承比中国要完整,他们没有大规模的中断过、颠覆过。如果我们从清代稳定发起过来的话,等级位序和孝道顺从会和日本、韩国一样。当然,这并不妨碍源自于西方的自由、平等、公义的观念进入我们的社会和家庭。
所以,要阅读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时,对于伦理文明,要有比较明确的辨别意识。要和今天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相吻合。同时,也要看到文明进步的方向所在。如果我们普遍地追求自由与平等,而在学习过却要强调等级位序和孝道顺从,就会出现冲突。这是要注意的。
放在理性文明、感性文明、伦理文明这个理论框架下,我们来审视一下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最伟大、最令人自豪的地方,在于,中国首先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主体,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主体一样,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学、艺术文明,同时也形成了具有鲜明东亚特色和伦理价值和理性价值。但是,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可能创造出全部的文明价值,一个文明有一个文明价值作用,理性文明源自于古希腊并在三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今天为世界提供了最伟大的思想、文化和发展的动力。这是令人赞叹的。同时,所有的文明,都在相互借鉴,文明不是独立单一发展出来的,没有地中海的文明滋育,就没有西欧的文明和中亚的文明,没有中国文明的传播,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地区就会蛮荒一片。
之所以用这大长的篇幅来论述文明的主要价值所在,就是希望我们能清楚地看到我们中华文明的伟大和不足。所有文明都一样有伟大和不足。人人皆如此,没有例外。而一个文明是否能够长久不灭,不在于它曾经的伟大,也不在于它有多么大的不足,而在于,它是否愿意与其他文明进行大规模的交流和互动,愿意与其他文明进行融合,在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文明价值。中国人一直都有着与外部进行密切文明交流的历史,汉代与西域,唐代与中亚,宋代的贸易远至南洋、印度,明清的茶叶丝绸成为世界的商品。我们从来没有中断地与其他文明的交流,我们把伟大的中华文明传播到朝鲜、日本、南洋、甚至印度、欧洲,同时我们也从这些文明吸收了自由、平等、公义的价值观念,在大规模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让中华文明重新焕发出青春和光明,孕育出具有现代性的文明价值。这是中国人最伟大之处。
感谢周海宏教授,在当下”国学“滥觞的时刻,能给我们提供如此清晰、条理,有力量的思想认识,使得我们可以以客观的视角来审视和评价中华传统文化,知道她的伟大,也了解她的不足。知道它曾经的炫目,也知道它黯淡的一面。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滋育我们内在精神与心灵的清水,同时也吸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明营养,共同培育现代的、面向世界的新中国人。我想,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
关于在家上学、读经班和孩子学习唐诗宋词。
在家上学
社会性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特征。多数人不能也不会选择远离社会而单独生活、生存。因此,普适性就变的很重要。什么是普适性呢?就是社会主要的、多数人认同和选择的一个价值判断。他说,现在的中小学校有一万个缺点和不足,却有二点是在家上学不具备的,一是平等性(不一定是公平的),二是群体性。孩子的发展成长,很重要的过程,就在在这个环境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和群体性。如果没有这个,就会被边缘化。这个代价比知识的匮乏,还要大。知识匮乏顶多不做精英,但还能做一个普通的正常人,但若被边缘化,就连普通人做的也困难了。
关于读经
现在的读经,这简单是拿自己的孩子去赌注。现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系统已经有了一百年的运行,它有问题,但稳定运行就证明它是有效的,与社会的需求是适配的。让孩子去读经,一天读八小时,背几十万字,要成圣人,直接与行之有效的现代教育模式相反。这种反智、反理性的东西,已经走到了愚昧的一面。
孩子学诗词
关于孩子读学诗词的问题。这个要看孩子的心智发育成长阶段。人不是机器,机器可以用电子的代码直接录入,直接形成信息读取。但人不是的机器,人是血肉的生物体,一切的认知的概念的形成,都要靠”感知“这个过程。比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要让孩子形成认知,首先要有感知,光读书上的字句形成不了切实的感受,如果能让他站在山顶,让风吹过,抬眼望去,这才会有形成概念。所以,光是读读诗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不能与实物相连接,孩子听到的只是有韵律好听的音节而已。因此,要一边学习,还要一边去感知、获得,这样,把能指和所指之间建立起关联来,把词语与实物互动,形成切实的概念认知,逐步增加,孩子的心智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完备。
周教授建议大家多学习学习现代心理学。如果有心理学的理论,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学习、阅读、感受、认知,在理性、科学的指导下,更好地做好教育。教育不要搞神秘主义,教育更不要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国学的幌子来挣钱。希望大家能了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