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怎样变成了兴趣的杀手?

老师在讲,报纸在讲,杂志在讲,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学习要有兴趣,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理论知识都知道,却没有几个父母能够真正地用好,父母天天无休无止的唠叨,批评,甚至打骂,使用语言简单粗暴。

孩子天天听着不断重复的“废话”,味同嚼蜡。

学习变成了一种痛苦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将学钢琴的过程,设计得像游戏一样好玩,让孩子对学琴的活动欲罢不能,但是经常有父母想的是,可是我们家孩子是对游戏欲罢不能啊。

游戏成瘾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问题,父母很烦恼。

如果能了解如何防止孩子游戏成瘾的问题,也能够对孩子看电视成瘾、手机成瘾等等不良行为的成瘾问题,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分析,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父母说听说,童年要引导孩子听音乐,这个观点是非常棒的,可是,有的父母呢,觉得好的东西,孩子就必须执行,就会要求孩子一下子就开始认真起来,那么他们会把孩子拽到音响边,要求孩子不许乱动,要全神贯注地听音乐。

往往父母特别喜欢的,就希望孩子喜欢,要求孩子喜欢,强制孩子喜欢。

要求睡觉之前就必须要听,小孩正在干别的事呢,拎过来,来听,然后一遍一遍地给孩子放,最好玩的是,有的父母第2天还要考孩子,头一天听的是什么,要求孩子每天背下来,记住一首世界名曲等等……

其实,这是非常非常错误的。

其实当你把音乐放响的时候,不管孩子在哪个角落,在什么地方,他在做什么事,这个声音,这个弥漫在空气中的旋律,就会对他的心灵产生沉浸,他就在倾听音乐。

孩子听音乐,不见得像我们成人那样有一种倾听音乐的行为,如果你在孩子听音乐的时候,要求孩子听、控制孩子听、强制孩子听,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你把听音乐、享受音乐的活动与自由的剥夺相联系,那么,音乐就成为一个孩子被剥夺自由的这样的一个原因了。

这个教育非但不能让孩子愿意,反而会让孩子讨厌你。

有很多父母不明智的要求,孩子听音乐的时候必须背下来,第2天要考试,那么学校的老师也是采用考试检查的方式让孩子进入音乐,这都是破坏音乐审美需要的一种做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

进食是人非常非常本能的,一种需要,就好像听音乐也是人的本能需要一样,但是有一个孩子,他一听说要吃饭就逃跑,每次吃饭都得父母把他捉住摁住去吃。

为什么有强烈的需要的这样一种本能,却会孩子想逃避呢?

其实是因为,妈妈一个人带孩子,由于没有人带,孩子一开始不懂事,每次孩子吃饭的时候,妈妈只把孩子绑到儿童车里,于是乎,吃饭之前要搬到儿童车里,吃饭的时候旁边有母亲的训斥,吃饭就和自由被剥夺、亲子关系丧失相伴随,结果呢,一个人最最本能的行为居然会让孩子去逃避。

人一旦被强迫就会产生被支配感,产生痛苦感兴趣就没有了,主动的精神就更没有了这就是兴趣的最大杀手。

人对音乐美的需要,就好像是人对美食的需要是一样的。

孩子不喜欢音乐不是音乐的问题,而是我们父母在提供音乐的时候,还伴随了哪些令孩子不愉快的心情,如果听音乐本身伴随着强制,伴随着斥责,伴随着考核和检查,伴随着父母态度的冷酷,那么这孩子要能喜欢音乐就见鬼了。

要想让孩子热爱音乐,就要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美的同时,还感受到自然,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亲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知道的, 有的东西再也回不来, 代替梦想的,只能是勉为其难, 我知道, 有的故事再也听不到, 像是坏掉的灯泡,再...
    白青梅卮言阅读 201评论 0 0
  • 最近看林明樟老师的《用生活常识就能看懂财务报表》这本书,书的内容很好,林老师把复杂的财报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述出来。...
    LydiaYY98阅读 19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