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学习”与传统语文教学
碰撞下的思考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活动的开展,如一股清流,给语文教学的天地注入了清新与活力。和全国各兄弟实验学校相比,我们开展时间比较晚,但也进步很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回想实验开展之初,困扰语文学习的问题很多,我们也曾困惑和不断地思索,“语文主题学习”是什么?“语文主题学习”能改变什么?“语文主题学习”要往哪里去?而实验开展一年以后,一切都逐步清晰和明朗起来。
1
语文学习究竟学什么
我们的语文课堂改革,绝大多数改的仅仅是教师“教”的问题,改革“教材”的思想,改革“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的方式等等。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才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学”的内容,“学”的方式,“学”的手段才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语文主题学习”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在解决学生的“学”方面无疑做到了对症下药。“语文主题学习”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材料建构的语文学习活动。它以增大阅读量、加强语言体验、培养阅读兴趣为基本目标,以围绕“主题”进行多个文本间的交流感悟为基本途径,以“自主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最终价值取向的合乎语文学科学习规律的课堂教学实验改革。
围绕一个主题,多个文本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所选文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课本每个单元主题同步,并且有拓展和升华,学生爱读,学生爱学,真正解决了学生学什么的难题。
2
“语文主题学习”关照三个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依靠教师教学用书解读文本,那是高出学生认知层次的专家解读,是搜肠刮肚也难以考虑周全的标准答案,学生死记硬背却不能透彻领悟。教师不动脑,缺乏独立的思考,学生在老师的强硬灌输下,被动接受,机械识记,缺少对文本的体验,显得十分可怜。
“语文主题学习”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教师眼里要有学生,放低身段,与学生平身共读,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倾听孩子的话语上,学会和学生平等交流。教师要搞清楚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而不需要教师加以阐释的;哪些是学生未知,需要教师加以指导的;哪些是学生未知而不能解决或现场教学不必解决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决定教不教,教什么,如何教。学生不知道的未必一定要列为教学目标,可以留待下一堂课解决。如果漠视学生的思考,不把学生放在眼里,我们的教学就会失去针对性。
这就是说,“语文主题学习”首先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感知,情感共鸣,思想升华,素养提升。
“海量阅读”与“课堂”的关系
“语文主题学习”使课堂容量大幅增加,教学模式和结构也应随之变化,教学必须实现提速,教学方式必须实现根本性转变。
新课标明确提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分年段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量”给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课堂上要读什么、读多少并没有明确界定,各套新课标实验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在“量”上也没有本质的变化,延续了“一个学期一本教材”的基本格局。
“语文主题学习”打破了教材的局限,丛书将大量阅读引入课堂,通过阅读提速、课堂增容来迫使教师必须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一方面,课堂阅读量的增加,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探索出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一条新路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有三大突出特征:一是课内大量阅读,二是学生自主学习,三是高效课堂。
推进这项活动,需要教师围绕这三大特征学好主题理论,吃透教材与丛书,进行阅读点拨、方法引导,需要帮助学生综合内容、升华主题。
高效课堂的关键词是加大阅读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一个单元内课文篇幅长短不一,长课要短教,抓住重难点;短课要抓实,句句都吃透。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互相激发、质疑、阐述、交流,达到高效生成的效果。
这就要求老师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自由浏览,自由徜徉,自我感悟和生成。可以让学生精研细琢,围绕主题进行强化认知;可以由学生合作探究,个性展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主题归纳,总结升华。这样的课,看上去简单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任务更重了。抓住一篇课文的一个点,设计本堂课的“主题”,吃透丛书的有关文章,选定哪几篇文章。
“繁”与“简”的关系
实践证明,把大量阅读内容放在课外,难以保证阅读的量和质,课外阅读效果难以落实。现有教学模式只在技术层面进行变革,也难以提高教学效率。“语文主题学习”从抓学生的阅读开始,通过课堂教学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感悟和体验,这种情况下,“简简单单教语文”就很重要。
不搞繁琐的课文分析,不盲目追随新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学”,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完成课堂教学,“简简单单教语文”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教”这一方面的最大特点。简单是一种理念,是一种教学的艺术追求,它不是省略,不是轻松教师,而是放松学生,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文本的阅读之中。
传统教学繁琐,注重形式、模式和环节,讲求对教材的深挖甚至过度肢解。简简单单教语文倡导的是简化形式,减少环节,减少对学生阅读的干扰和影响,而是让学生多一些体验,多一些感悟。让学生轻装上阵,让教师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引领;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放手;少一些繁琐的形式,多一些简洁的方式。学生只有亲自读,才能和生活对接,才能找到阅读的感觉。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点拨和拓展选择上。教师讲得少了,占用的时间少了,只有引导有方,学生的学习才更有保证。
“语文主题学习”是一种放眼世界的知识积累,是一种与以往不同的阅读生活,是一种促进学生精神成长的尝试。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而且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3
促进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通过一年来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生有了惊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提升
海量阅读,必须给学生海洋一般的书籍世界,必须让学生在书海中遨游。各学校建立并使用好图书阅览室、班级建立图书架,尽量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举办读书交流活动,积极营造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良好氛围。“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学生人手一套,保证了课堂的有效、高效。小说、诗歌、童话、寓言、科技、散文等书籍,真正让学生能够在书海中遨游,阅读量上去了,视野开阔了,头脑充实了,语感增强了,气质也出来了。
2
阅读已经成为习惯,学生从阅读中寻得快乐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读书,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阅读寻找到幸福,寻找到快乐。每天都要读书,每天才会进步。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反思,在读中发现——“书籍是人类最重要的营养品”。只要学生有了强烈的阅读欲望,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其他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通过一年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学生学会了读书,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审美,学会了观察,学会了积累,变得更加阳光,更加自信,更加乐观。原来觉得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比如,过去一提到作文,很多同学都愁眉苦脸,觉得无话可说。
现在通过海量阅读,学生不但视野开阔了,悟出了一些写作道理,觉得有话可说了。在阅读中学生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在阅读中学生的眼界越加开阔,在阅读中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更加自信。一年来,有近千名学生在“语文报杯”“读者杯”“叶圣陶杯”等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有数百名学生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章。
3
思维得到开发,创造能力越来越强
“语文主题学习”改变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去,语文教师填鸭式灌输的多,肢解文本的多,学生学习也没有兴趣,由于积累不够,写作水平很难大面积提升。现在,教师把灌输变成了引和导,学生从教师灌输的苦海中解脱出来,如鱼得水,自由地吮吸着知识的琼浆,体验着阅读的快乐和幸福。“语文主题学习”更新了教师教学的理念,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心理、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上有着越来越多的新鲜思维,学生在课堂上迸发出许许多多的新见解、新看法,写作上也在努力尝试着各方面的创新……这些都是在“语文主题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好现象。
这场语文教与学的变革,解放了语文教师,也解放了学生。教师放手让学生阅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变得更强,发散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教师由过去的手忙脚乱,疲惫不堪,变得轻松潇洒,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如何用更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
尽管有的老师进入角色比较慢,有些教师开始停留在原来的思维和状态,不敢放手,不相信学生,担心很多,顾虑重重。但最后在学生的感染下,也逐渐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尝到了“语文主题学习”的甜头。
春风犹拂面,秋实已满枝。我相信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不断深入,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在全体语文同仁的不懈努力下,“语文主题学习”必将在沂南落地生根,开出绚烂花朵,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