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和孩子吵好几次,还不是小吵,手机都摔了两个。明明很爱孩子,怎么会这样?到底能不能打孩子,怎么教育?”
常常和家长讨论孩子的教育方法。没有统一方法。针对孩子不同个性有不同的方法。
变与不变原则。
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每个年龄段有共性,但每个孩子个性不同。
教育本质目的相同,但针对孩子个性,家长个性,家庭环境不同,方法也不同。
“不能打不能骂,动不动还威胁你,怎么这么难管?”
人,是身心灵,是环境,是家庭,是学校,是同伴,是各种因素相统合的,有时,其他方面,我们没法掌控,但至少自家可以营造不仅有利孩子,也有利大人生活的环境。
小孩子现在这种环境有几样不能做①孩子不能有手机。(泛滥的信息,孩子的三观没建立,人人都有惰性,手机分散人的专注力,一个人没专注力就没有统合能力,认知世界是需要统合能力的)②幸福,是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与日常生活习习相关,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所有家务活,包括家庭基本修理。千万不要把男生养成巨婴,女生十指不沾阳春水,在父母人人都是掌上明珠,但父母的职责是让孩子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工作,生活,样样都会)。③不要让孩子做听话,乖各种自定义的孩子,让孩子做他自己,充分表达,展示自己(很多人大学毕业还不敢在公众场合不知怎样自我介绍)。
要做的①身体健康(很多人懒惰,至少要有一个热爱的体能活动。健康包括健康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人身健体稀放激情,懒惰身体是没有激情的,越活动身体越有激情越有能量)②拥抱热爱大自然,细心观察欣赏热爱大自然中所有一切,即享受每一个当下。③养成阅读习惯,背诵经典(如《论语》《唐诗三百首》等),画画,唱歌,听音乐。(不建议去专业学,条条框框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大了以后再去学。
每一个人都是在变化的,时空也不是固定的。只要在规律中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外在环境改变不了,唯有自己做自已生命的主人。
看得见的财富不一定让自己丰盈,但身心健康和读书可让自己自在。一个人活在世,不可能从小活出自己老天不赏饭给你,所以,何时都可以。
没有选择方法,人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教育引导孩子也是随机应变的。
一个家长说自己孩子这个暑假被手机废了(家长自己不沉迷手机,不给手机孩子,让孩子精力有发挥的地方,怎么可能废了孩子?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性格就是命运,古话都是警示。人的性格是观念到行为到习惯再到性格,日复一日形成的,自己的孩子不引导怎么怪外在原因?)
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定义自己与他人,人生是一个时时刻刻在变化的动态过程,自己的认知影响,决定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