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歌儿
1.
当我在微信上告诉闺蜜依依我要去当北漂的时候,她只给我回了四个字:“疯了吧你”,随后便没了下文。虽然那个时候,她已经“漂”在了魔都,住在离市区十几站地铁的郊外,刚找到一份能够让她付房租、吃饱饭的工作。
我看着手机无奈地笑了笑,发了她一个“笑哭”的表情,回道:“下了好久的决心,但还是想趁着年轻去试一下,不然我会后悔。”半晌,手机那边传过来几个字:“我很舍不得你,但觉得你的选择是对的。”
依依和我是大学的室友,我俩性格相近,“臭味相投”,在一起能二能玩能逗逼,很快便成了闺蜜。那时的她是爱翘课有个性的酷女孩,而我是混社团爱折腾的老学姐,我俩在各自的生活中忙碌闹腾着,也在相处的时光中相互鼓励着。
毕业时,同学们大多选择了和我们这个文科专业相近的工作,唯有她像跨栏一样,选择去学习UI,跑到软件公司当了设计师,当时,真的是惊掉了一堆人的下巴。可她却很坦荡:“我喜欢UI,学习中发现我做的东西还可以,所以就去做,没啥纠结的。”真棒!我当时在心里想。
后来慢慢地才知道,依依走的那条路,并不容易。因为是门外汉,她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去学习。然而,想要系统地学习,还要付出高昂的学费作为代价,而这些学费,她并不富裕的家庭无法帮助她分毫。
于是在毕业后,她花了四个月的时间没日没夜地学习,找到工作后又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还清了一万多的学费,当她终于无债一身轻的时候,她对我说:“我想去上海了”。我当时的回答和她回答我的一样:“疯了吧你。”
然而到最后,我同样选择支持,不为别的,只因为我太懂得,那就是她最想做的事。从大学起,她就说过她对于上海的向往,她渴望能在那里奋斗,能在那里燃烧青春,能在那里遇见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哪怕最后不能留在那座城市,这种为心中渴望拼一回的经历,也够痛快。
我至今仍记得她说那些话时的表情,那是一种由内而外都幸福的表情,带着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无畏。一个人的内心才是他最本真的样子,岁月可以让少年变老,让轻狂消磨,却永远无法淹没那些萦绕不绝的心语。在我们还能做选择的时候,一切就是最有可能性的时候。
2.
《趁你还年轻》的歌词中有一句是这样写的,“趁你还不需要翻来覆去考虑又考虑,趁你还不知道为什么叹气,趁你还没学会装模作样证明你自己,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每当听到这一句,我总会想到那个和我一起畅想未来的女孩,她叫小媛,是我的前同事,一个软萌又十分有主见的姑娘。和她成为亲密的朋友源于我俩的一项共同爱好——围棋,同样都不会下,同样在自学的路上缓慢爬行,但又同样对围棋无限向往。
以兴趣为纽带,我俩聊天的话题也越来越多,我们开始了解彼此的经历,胡扯生活上的琐事,交流对未来的想法。那时候的我焦躁且迷茫,不愿意沉溺于一成不变的现状,却又对改变心有戚戚。而她在对兴趣和职业的衡量中,慢慢摸索到了自己的方向,当我们再一次聊到未来时,她说她要辞职了,去做新闻,和围棋相近的新闻。
我很理解她的选择,因为新闻是她的理想,而围棋是她最大的兴趣,能够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条平衡的道路,无疑是最佳的职业状态。然而,这条路在哪里,怎么走,都是未知的,选择去走,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从头开始。从头开始,恰恰是这四个字成为摧毁无数人梦想的那一根稻草。
但是她的回答却十分平静:“因为毕业不久,所以我本来就是一无所有的,既然一无所以,那就没有什么怕失去,如果不怕失去,那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虽然这句话听起来很鸡汤,但正是因为这碗鸡汤的助力,她一路从杭州来到了北京,并找到了那一条她向往的,平衡了兴趣与志趣的道路。
我至今还记得她在找到工作之后发给我的一句话:“如果心里渴望的要死,你遇到的所有人所有事好像真的都在帮你。”生活就是如此奇妙,当你寻找到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期待,很多目标都会变成水到渠成的结果。
3.
人生的路上充满了无数种选择,很多选择都是我们与生活做的交易,但总有一种选择指向的是自己的内心,当你站在选择的分叉口时,你会怎么做呢?是忠于自己的内心,还是顺从于外界的驯化?
其实对于选择本身来说,并无对错好坏之分,生活本就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哪一种生活就是绝对正确的,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我们每个人都不需要活的那么“规范”。
每一种生活之中,都有人在静静的幸福着,过着充盈又专注的人生。能够对自己所选择的生活甘之如饴,这才是选择最大的意义。
但这种甘之如饴的源头是内心,内心的安宁才会有选择后的无悔。因此,遵循内心的本意,如果热爱平淡,就“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如果向往奋斗,就“坚志而勇为”,每一种人生都值得一过。
在我到达北京的那个晚上,依依发了这样的一条朋友圈:“离别这件小事,练习过太多次,与其感怀,不如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吧,为下一次更早的相聚。目之所及的每个人都在努力过活,这真是最好的时代。”
所以,趁我们还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