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每年暑假都会和几个朋友带着孩子去旅行,基本都是十天以上,提前规划好路线,提前包好当地的车,十来人愉快地自由行。
也被要攻略的朋友要求写写游记吧,把一路吃喝玩乐详细说明,我基本都是把我们详细的行程设计,包含了路线,食宿,直接发过去。始终没有动笔写游记。
上个月实在是没题材啦,我便写了篇大理的文。然后,不用想,自己很不满意,最终只是凑数的一篇。
今天,看了和菜头的文《Fuck Goods:怎样写好游记》才明白,原来写游记是难度系数最高的文啊。
“游记在记叙文里的地位,相当于喜剧在戏剧中的地位。原本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太多人都误以为做起来很简单。想一下,在朋友聚会上,十个人里有几个能够讲出一个让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的笑话?如果让人欢笑如果如此容易,人们为什么要花钱去听相声呢?写一个悲剧,只需要知道人类共同的正常情感就好了。但是要想写好一个喜剧,却需要智慧,洞悉人性中幽微复杂的部分。”
原来如此,原本以为简简单单的记叙文,没想到级别竟然相当于戏剧中的喜剧。想来喜剧要取得成功,可不是简单抖包袱,而是直抵心灵方能达到效果。
“想写好游记,需要的不是漂亮的照片,或者详细的衣食住行指南,而是写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平衡感。这里所说的平衡感,有两重含义。"
“第一重含义,说的是理性的叙述和感性的抒情之间需要取得的平衡感。侧重于理性的叙述,很容易让人感到无聊无趣。侧重于感性的抒情,又很容易让人迅速产生厌倦和反感。前者像个旅游顾问,或者是会计出游,没有丝毫旅游的味道;后者像个毫无节制的文艺青年,对一切都大呼小叫,动辄泪流满面。”
“第二重含义,说的是写作者在以自己为主的主观视角和以旁观者为主的客观视角中取得的平衡。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写游记,并不会好看,尤其是事无巨细记录旅程中的点点滴滴和心理感受,就有一种过度自恋的感觉。自恋而且写出来,这就像是当众手淫,许多个人游记都有这个毛病。但是,写游记如果没有自我,那么又完全没有特别的地方,就更不值得让人阅读了。”
“必须在采用主观视角的同时,加上足够多的客观视角。这样,当你的自我表述对读者失去效用的时候,客观视角却有可能让人产生共情的作用,让人产生“我要是在那里该多好”的感觉。从布局的角度来看,当写作的自我撤离,留下客观视角的描述,相当于沉默的留白。在这留白之中,人们可以得到作者喋喋不休里所不能承载的情感,于是读者的自我不再被作者抑制,而是自由自在地生长了出来。读者不会记得你文笔的精彩,但是会对自我生长印象深刻。”
这下,你明白为什么自己急于分享旅途中的感受时,听的人显得心不在焉。因为没法共情。其实反过来想想,假如一个旅行回来的朋友跟你喋喋不休自己的愉快旅程,开始你会出于礼貌认真听,十分钟之后,听的样子还在,人早已经敷衍出神啦。说实话,于己无关,自然没意思。
和菜头举例自己写的《圣诞快乐:我的日本一日游》,他说从头到尾他都在竭力保持文章的平衡感。“里面没有洋洋自得、没完没了的自我,也不是日本千叶县的百科知识。而是用相当克制和内敛的方式,写一次仓促而平淡无奇的旅行里,那些和日常生活里不一样的感受。最后,再写一段人人在旅行里都盼望着的“人际奇遇”。对于读者来说,在一次旅行里要的不就是这些东西么?”
“有好几个人在留言里问我,为什么不多贴一些图?这样发问,就说明我做对了。因为需要去拍照的是读者,而不是我自己。当一个人看完这篇游记,也去到千叶,用相机拍摄无数照片,印证我在文章中的感受,试图在24小时营业的餐厅里找到陌生人的问候时,我的这篇游记也就终于完整了。”
“我和读者各自完成一半,这才是写游记的核心秘诀,也是它最为困难的部分。”
原来游记如此难写,可也激发我想着哪天也好好写一篇和读者各自完成一半的游记。